2008/09/23

物以類聚

中國有句話「物以類聚」。彷彿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把中原一百零八個重義輕財、卻又不怕吃人肉的好漢聚集在粱山泊上。劉關張寧可拋妻子也不願斷手足,寧可丟大軍也要為兄弟報仇,帳下也就不乏殺進百萬大軍救阿斗的趙子龍,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曹營那擠滿了西瓜靠大邊、見風轉舵的政治鬥爭能手,不想湊熱鬧的七個人便找好相約作伴,躲進竹林裡脫衣服喝酒了。

社會心理學有個理論,就是人們喜歡找個性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作朋友、當伴侶。這樣一來,自己的意見比較容易被接受,對自我有正面的鼓勵作用;再說爭執磨擦總是令人不快的,愈多不快自然愈不容易產生好感。一群差不多的人聚在一起,可能激發出彼此的潛能,幹出驚天地、泣鬼神,拋頭顱、灑熱血的壯舉;也可能墮落出責任分擔的共犯結構,你偷我搶,你頹我廢。

生活裡遇見百樣人,有的讓我敬重三分,走在一起如沐春風,有的叫我敬而遠之,話不投機半句多。有時候分析自己為什麼喜歡一個人,討厭一個人,原因總是我自己-和我愈像,我就愈喜歡。實驗室前後有兩位嘴砲同事,聽他們說話常常是耐力的磨練,不外是低能的是別人,沒錯的是自己一類的內容。(當然,他們兩個常常聊得很高興。)我覺得凡事怪別人不是成熟的表現,所以很少和他們交心,頂多是嗯啊唉呀過去。另外有兩個同學彼此不合,一個溫吞、一個豪放。但我和他兩人都不錯,因為溫吞的同學質樸有禮,豪放的同學熱忱上進-兩者都是我嚮往的個性。

物以類聚的常態看在孔老夫子眼中,發出了「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的感慨。我想,找和自己相近的人並不是最好的交友之道,畢竟自己後腦勺不長眼睛,盲點要站在不同的視角才看得見。但一味的廣結善緣也不免失於繁瑣,激發不出什麼火花。最好是獨具慧眼地發掘聖人口中的「益友」,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培養感情的「君子之交」,直說自己的缺點的同時卻又原諒你,稱讚自己不是為了拍馬屁,沒得上網查wiki的時候還可以當百科全書來用。或許自己先變成這樣的人,差不多的人也會給一股神奇的力量吸過來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