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3

好教授的一個條件

申請教書工作面試的時候我被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發問的教授深吸了口氣說:「這是一個比較哲學的問題…」

我一向喜歡哲學,一聽見是哲學問題,心裡不禁爽了一下,很有可能臉上還微笑到露出牙齒。

「你覺得一個好教授應該有什麼條件?」

當時我怎麼答的已經記不太清楚,拉拉雜雜扯了一堆「教材要條理分明」、「願意花時間陪學生」、「旁徵博引,引起學生興趣」等等。記得當時我不敢講「要有幽默感」,因為相對於整天笑嘻嘻的我,不少教授成天板著張臉,正虎視耽耽地望著我。拐著彎影射他們可能不是好教授未免自討苦吃。

事後我回想,我大學時代橫跨文理工拿三個學位,再八年抗戰唸研究所,見過這麼多教授上課;有的會教,有的不會教。他們的分別究竟在哪?我得到了一個「一以貫之」的答案。

想當年劉皇叔什麼都差,受歡迎的祕訣演義裡反反覆覆講到爛,只有一個「愛民如子」。我想一個好老師、好教授的祕訣也只有一個,就是「把學生當成自己來教」,「愛生如己」是也。等再老一點,「愛生如子」、「愛生如孫」也不錯。

我常常回想自己當學生的時候,親身經歷的諸多「苦難」。有的課沒指定教課書;走進教室,教授口音重、或聲音小又平聽不懂;翻開講義,舉目所及又都是零散的知識,無從下腦。他們的講義常常只丟了個圖出來,旁邊什麼也沒有。學生難道要像照相機一樣把圖背起來嗎?拉拉雜雜的拼湊篇章,常常唸完了一段,卻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學什麼。偏偏考試的時候還常常出這種填空題,或者要求學生把一大串細節重覆一遍。媽呀,幸好我畢業了,再也不是學生。惡夢一場。人家專門編本教科書是有兩下子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上課直接讀教科書都可以。(往往不去上課,專心唸完教科書的學生還更強,哈哈。)當然教科書爆貴,教授們一片美意替學生省錢;有的課範圍太廣,總不能要學生買好幾本教科書,用自己的克難講義也不是壞事。

於是我看講義看不懂,上課聽口音聽不懂,完全跟不上進度。每到考前,只見助教門口長龍排一大串。而很多研究生助教自己懂得比大學生更少,問一個問題他要花十分鐘查,真苦了後面排長隊等的人。其實研究生知道的比大學部的學生更少是很正常的事。很多死背的東西一考完就忘了,如果不是恰好命中他論文研究的一個窄範圍,或者實在是太基本的東西,當然要避免誤導學生,再查一遍,期待重拾當年的記憶。因為教授、助教的時間有限,大多數排隊的人都是腦袋空空而回,白白浪費等待的時間。幸好我不懂的太多,無從問起,不必去問了。哈。最後我只能硬著頭皮去考試,想必成績有限。

如今,如果一個學生就像當年的我,跑來哭訴他看不懂某某的教材,又沒人幫他,我一想到以前自己欲哭無淚,只好宣告放棄的情況,當然不忍心放他不管,去體認我當年的不幸。而想當年我唸研究所的時候一再不務正業(打電動,寫網路小說等 XD),老闆卻一再給我機會,放我一條生路,我就很難把眼前看起來十惡不赦的學生宣判死刑。如果我能再給他一個好機會,告訴他連他自己也可能還沒看見的希望,或許他哪天也能走到我今天這一步,發現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這樣看來,學生時代沒吃過苦的人還比較難當好老師呢。我也不能說自己一定多好,只是我有心去追求優良的教學品質。

有了這一份濃濃的關愛的眼神,學生便如沐春風了(希望不要落慌而逃 XD)。我看過很多人站在學生的對立面教學,腦子裡想的都是學生的壞,不認真、背答案、向前一年的人借作業、考卷等等。每次一聊教書他們就搖頭。他們沒有一個真正喜歡教書,因為他們必須一天到晚和這些可惡的小子鬥智。其實我們都曾經是學生,求高分的心態年年都一樣。再說不是每個學生對每門課都有興趣,很多必修課拿了也只求差不多過關。我從來不會覺得學生壞(也不過是和自己一樣壞),只要改良系統讓他們不太容易取巧作弊,考試多考一點真工夫就好了。

當然,好的教授講課要清楚、條理分明,有耐心、有幽默感,這些都能大大地加分。最後,我提供「官方解答」,在1994年出版的優良大學教育七原則,翻譯成中文如下:

(1)鼓勵師生間的交流
(2)開發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的管道
(3)使用主動的學習方法(相對於被動的聽講。教學相長,最好的教學其實是讓他們去教!)
(4)迅速回應學生的需求
(5)強調時間分配(以訓練計畫能力)
(6)告訴學生自己對他們的高度期望
(7)尊重不同領域的天份與不同的學習方式

Chickering and Gamson (1994)
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K. A. Feldman & M. B. Paulson (Ed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pp. 255-262)

道理人人會講,就看誰有足夠的愛心與決心做,甚至有眼光、有手腕更進一步開創新局啦!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