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9

養蚯蚓當寵物

小弟近來種樹,前後挖了十幾個大洞小洞,發現一件不尋常的事-土裡面一條蚯蚓也沒有。這裡土壤四寸以下盡是壓實到發青的黏土,拿來開窯洞燒陶器不錯,養植物就不行了。黏土緊密,樹根紮不深,長大以後被一陣狂風吹倒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小弟與太太決定要用天然的耕耘機-蚯蚓改善土質。牠們努力吃土,茁壯繁衍;我們的樹根花根享受空調,又有源源不絕的肥料從蚯蚓的後面生產,完全是雙贏的策略!

但直接買大把大把的蚯蚓往土裡灑是很貴的。在這裡一磅的蚯蚓(454公克,最多一千隻)要價約50元美金,去掉土正好一隻手一把抓。下陣雨,小鳥光顧幾次大概就滅族了。所以我們決定只買一把,自己繁殖,養得有剩再加到土裡,永續經營。正好最近流行養蚯蚓,「Global Worming」全球生產蚯蚓有機堆肥。

怎麼養蚯蚓呢?最偷懶的方法是倒進一個大堆肥(compost)桶,以後往桶裡加廚餘落葉,腐敗分解完的肥土就從桶底下的開口撈出來。幾年來我們都是這樣生產有機肥的。但這種大堆肥桶必須在戶外,冬季生產凍結,夏季又常常被曬得過熱,分解產生的熱度也往往太高。堆肥桶裡又能養出千百樣蟲,和蚯蚓搶東西吃(或者直接吃掉蚯蚓)。而蚯蚓都躲在土壤深處,收成時還要在千百小蟲飛舞之間伸手進去撈蚯蚓。這樣養似乎效率不高。

於是我們參考網路上許多養蚯蚓的教學。時下蚯蚓堆肥蔚然成風,塑膠做的蚯蚓「家」也有好多種。這種蚯蚓家通常有一個共通點-「分層」。這種分層的概念是大堆肥桶的進化,也是近代所有工業生產的共同走勢。一旦分層,新的廚餘落葉只須放在新加上的頂層,蚯蚓就能吃完下面這一層,再爬上去吃上一層,而吃完的下層就可以直接拿出來做堆肥養樹養花,不必費事一條一條抓蚯蚓。只要三、四層就可以循環使用。


新型的蚯蚓家都加強了通風設計,調結溫度溼度,廚餘分解時也不會因缺氧化學反應而產生氨氣等臭氣(就是 CSI 裡著名的腐屍味,真的很臭),下面還有個小水龍頭可以排除多餘的水份(湯底最肥,可以直接拿來澆土)。而適度的密閉性也減少了其他小蟲的繁殖,冬天也可以養在家裡。

但這些蚯蚓家也不便宜,網路上的行情至少要100元美金。我們懶得自己做一個(買幾個塑膠桶不便宜,而且不容易維持通風),乾脆咬牙從美國訂了一個「蚯蚓工廠360」。製造這個蚯蚓工廠360的公司曾經推出過「蚯蚓工廠」,又在去年改良設計,推出第二代。(設計者家裡八成有 XBox360。)這個蚯蚓工廠360還附了一個溫度濕度計、像小朋友堆沙玩具一樣的小耙子、當作蚯蚓家土壤的碎椰殼(可分解)、火山浮石(增加通風)、碎紙片(這東西還用附送嗎?~),還有真人實物的教學 DVD,感覺完全是給都市時髦小姐們養的乾淨寵物。但好歹是老美,生產的東西寄來上面還有一層工廠的灰。如果是日本生產的,每樣東西都會用塑膠袋包好,大概還會附一個長眼睛的蚯蚓小玩偶和鑰匙圈。


有了蚯蚓工廠,加了以上的人工土(混了不少已經分解的羊糞,但還是頗臭),再倒上蚯蚓。只見蚯蚓扭來扭去,不一會兒就全鑽到土裡面了。祝你們喜歡這個五星級旅館,定期上來吃自助餐,吃完了不要忘記傳宗接代,多子多孫。

以下是我們養到現在(其實還不到一個月)的心得。這些是網路上比較找不到的建議:

(1)剛開始一個星期不要餵食。蚯蚓沒有牙齒,要靠吸食已經給微生物半分解的碎塊食物。如果食物還是一大一大塊的,蚯蚓再多也動不了。所以要先讓微生物繁殖到新的土壤裡(碎紙、椰殼、羊糞等都是養分,可助微生物繁殖)。

(2)同理一次不要餵太多,新的食物盡量以土壤覆蓋。這樣比較不容易發霉長毛,招惹小蟲蒼蠅。

(3)土壤雖然要保持濕潤,但不能太濕-蚯蚓也需要土壤空隙之間的氧氣來呼吸、讓微生物分解有機物。廚餘本身已經蘊含大量水份。

(4)蚯蚓的家盡量放在室外,以自然風加強通風。而且一定要選陰暗的地方,不然蚯蚓就被太陽烤焦了。只有在太熱(30C 或以上),太冷(10C 或以下)時再搬進家裡。

(5)一到新地方,會有幾隻蚯蚓很勇敢地亂爬探險,最神勇的可能會壯志未酬而乾死在附近的地上,弱的就直接乾死或以不明原因死在土壤表面。可以用幾層溼的報紙蓋在表面中央,但不要密封。這樣子還保持一些通風,蚯蚓也可以比較放心地到表面來探險、覓食,也可以防止飛蟲來下蛋。

(6)蚯蚓分解食物的速度其實很慢,要有好幾萬隻才跟得上一家四口的廚餘製造速度。即使在完美的環境下蚯蚓的數量也需要三、四個月才能加倍。所以養蚯蚓一開始只能當成養寵物好玩,要到一兩年以後才會真正進入實用階段。(或許接下來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7)很多東西不能餵蚯蚓。網路上很容易查到清單(例如肉蛋奶類、橘子檸檬,還有松樹、玉蘭花的落葉-剛好我們都種了 XD)。

如果讀者也養了蚯蚓,歡迎交換心得。

2010/07/24

歲寒三友-美東白松

為了綠化新家,小弟這一陣子積極種樹。雖然人在國外,卻不願完全入鄉隨俗,想種點有家鄉味、有中華文化背景的樹。

以前在學校背的那一段段有關植物的課文終於派上用場。「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吧?絕不種牡丹。這裡是大陸型氣候,冬季氣溫偶爾降到攝氏零下三十度,那就不如參考「松伯後凋於歲寒」、「竹解虛心是我師」,湊個「歲寒三友」:松、竹、梅好了。針葉樹本來就耐寒,就從松樹種起。

去 Google Image 裡看蒼勁的絕壁古松有幾個共同特徵:主幹雖然隨著地勢、風勢作出不同角度的傾斜,分枝卻能穩健地向四周平伸或上揚,絕不萎靡於地。而一團團針葉只會長在樹枝的上面,好比一個人伸長了手臂,托著一盤盤大自然的精華。而修長的針葉一團團展開,朦朧的邊界與強健的枝幹對比,淡墨渲染包圍著濃墨粗描,儼然是一幅活生生的國畫。

小弟跑遍了附近所有的花園樹店,竟然找到一種松樹符合以上條件:Pinus strobus,是五葉松華山松的近親。看 Google 上的圖幾乎長得一樣。Wiki記載它的中文叫「北美喬松」,但是從英文 Eastern White Pine 來翻譯應該叫「美東白松」更適合。Pinus(松屬)的樹全部都是喬木(中央一根主幹,相對於多主幹的灌木),不必再強調是「喬」松。而長在北美的喬松不下十種,就算叫「北美白松」都還有 Eastern 和 Western White Pine 兩種。不如就直翻「美東白松」好了。

據稱這種白松曾經稱霸了美東百分之九十的森林面積,但是由於人類看上了他的木材,大量砍伐,又從歐洲帶來它沒有抵抗力的病菌,造成它的數量急劇減少。眼看著美東白松就要絕種,幸好生物學家發現一種最致命的菌類必須在生命周期中寄生在兩種特定的其他植物上。政府馬上下達了對這兩種小灌木的「屠殺令」,把所有白松旁邊的這兩種小灌木砍光,這才保住了白松的一條命脈,只是千百年的原始白松森林已經成為歷史了。小弟不時在野外見到零星的野生白松,雖然不到百歲,倒也像嵇紹一樣鶴立雞群,其他的樹只到它的肩膀。

小弟喜出望外地發現這棵樹,馬上買回家種下。松樹喜歡排水順暢的酸性沙土,偏偏小弟的院子裡是幾乎不能排水的鹼性黏土,所以還特地堆了個沙土丘,把松樹苗種在上面。它的針葉很軟,樹皮也薄,很容易受傷。松樹一受傷就會流出透明而極黏的松脂,也就是侏儸紀公園裡包住蚊子的琥珀。在這裡把車停在松樹下面是很冒險的事。

松樹苗只有四歲,枝葉全擠成一團,不像古松,倒有點像聖誕樹,冬天掛串燈泡剛好放個聖誕老人娃娃在旁邊。小樹絲毫看不出一點堅忍剛強的氣勢。一陣大風吹來,透著嫩綠的主幹隨風彎曲,眼看著愈吹愈歪,又趕緊插了根竹竿固定。擠成一堆的針葉被盛行的西風吹得全倒向一邊,像蜈蚣的一條條細腿。資料說美東白松要在中、老年以後才開始長出藝術感。而松樹動輒活上百歲,對於這種「百年樹木」,小弟有生之年看不看得到它長出一番氣象就不知道了。


至於松樹究竟有多耐寒呢?小松樹剛種第一年,根沒抓牢,容易被凍死。網路上建議要用麻布四周圍起來擋風,中間再塞滿落葉充當過冬外套。歲寒三友裡最堅韌的松樹都如此麻煩,那竹和梅不就更難種了嗎?沒錯!歲寒三友應該只是南方人的朋友,沒幾個經得起塞外飛雪的考驗。以後再一一介紹小弟種竹與梅的故事。

2010/07/22

第九十回 背仆水結義搏生死 撤交州宿敵釋恩仇(下一)

烈日當頭,焚風拂面,悶熱的午後讓人昏昏欲睡。平原上的翠綠愈遠愈淡,最終與白茫茫的地平線混作一團。

仆水蜿蜒縱橫交州平原五百里,卻在此處環抱了一座高數十丈,寬一里的「小山」。它北陡南緩,三面臨江,茅草過胸,一樹不生。究竟是盤古開天闢地時多了抔土,隨手棄置;是古交州某名將大限已到,巨星隕落,墜毀在此;還是哪個沒落古文明帝王的大墳遺跡?

總之,它造福了千萬年後的偶們。

這裡,就是偶們選定與吳狗決戰的地點。

偶看不到四千漢軍的臉,因為他們正低頭坐在遍山的茅草堆中。激戰只在一個時辰後,他們必須飽餐。

將士們大快朵頤的也許是他們最後的午餐。其實就算他們存活了戰場,偶們的糧食也正好吃完了。

這就是偶們的賭局,賭偶們能在下一次餓肚子之前扭轉乾坤,起死回生。

偶站在小山頂上。身邊的軍師端坐小車中,面向千里外的中原,緩緩地搖著她的羽扇。

以前,偶想「神機妙算」不過是後人拍馬屁。一群狗頭軍師隨口胡謅,你說勝,他說敗,總有人猜中。

但交州戰事的發展卻一一依她預料中發生。她遠從荊州南下,在偶們最危急的時刻與地點出現;她請來南中興古援軍,截擊吳狗監軍虞汜於仆水山谷;她大造戰具,算準吳帥陶璜放偶們棄守交趾城,幾乎是以護送偶們撤退的陣仗,讓偶們悠閒地退上這座易守難攻,天外飛來的小山…

原本跌入谷底、極為不利的局勢,經過她一手接一手偷天換日,偶們不只看見了山洞盡頭的曙光,簡直是離重見天日只差最後一丈-這最緊要、最後的一丈,將無可避免地在數個時辰內發生…

狗頭軍師是偶,神機妙算是她。她的力量讓偶感到害怕。

在棋盤上,只須多料對手一步,就能掌盡優勢;多料兩步,就能殺得片甲不留。

「嚴軍師。請過來一下。」

「叫偶嗎?」

茂子的娘朝偶招了招羽扇。

「江上有條小舟,我老眼昏花,你幫忙看看。」

偶順著扇尖往山下的仆水看去,閃閃波光之中,東吳水軍充塞江面,卻有條小舟自西北向東南,徐徐穿梭於密密麻麻的水軍之間。

舟上前後二人,後面站著一個稱篙的魚夫,前面坐著一個書生,看不清長相。卻有幾個水軍將校對那書生行軍禮。

「一個魚夫,一個書生,嗯,這書生似乎有將校的派頭。」

「嗯,書生打扮。」

茂子的娘點點頭。

「嚴軍師料想此人是誰?」

「若是廣州、揚州來的官員,必打東北來。而此舟卻打西北來…」

微風停了。軍師手上的羽扇突然不搖了。

「西北…偶看地圖上百里外便是仆水上游。這小舟怎經得起激流深谷的沖擊?」

「所以舟中書生必在仆水流入平原之後上船。但此地以西一、二百里內並沒有東吳城池。

「偶聽說山越人客居交州,多居於邊陲地帶。交州東南面海,吳軍由東北燒殺搶劫過來,山越人只有西北、西南兩處可走。若此處西北便是山越人的棲身地盤,又怎會有吳軍將校?」

軍師的眼神突然由溫柔轉為銳利,嘴角飄過一抹詭異的微笑。

「嚴軍師說得不錯。要軍士放行,非有令符,即是熟人。書生或許是吳軍在仆水上游倖存的高階將校,現在正回去投奔陶璜。兀將軍來的軍報中不是說,失蹤了主帥監軍虞汜嗎?」

「很有可能。啊呦。這可不好。」

軍師看著偶,卻沒有不解的眼神。她似乎已經知道偶的心思。

「偶聽說這個虞汜慎謀能斷,處變不驚,讓他回去投奔陶璜,可要影響戰局。不如速命弓弩手居高臨下射他?」

「嚴軍師不必擔心。輕舟小而快,極難命中,只是白白浪費箭矢。再說,陶璜交趾城外糧屯被截的戰報也該在今日傳來,虞汜再有智謀,也不能改變既定的局勢。」

「那倒是。」

難道事情發展到現在,結果都已經注定了?

「再說,如果我們運氣好,這虞汜的船夫還會是個山越人…」

「不可能,偶們山越人不可能救吳狗。」

「嗯…」

茂子的娘對我微微點頭,又繼續搖她的羽扇。

「時候差不多了,按原計畫進行吧。」

「是。偶去準備了。」

「請順便叫我兒茂子來。」

「好的。」

偶走下山丘。四千軍士飽餐已畢,正於茅草陣地中擦戟磨刀。

山下數十處炊煙才剛剛升起,吳軍現在才開飯。

自古以少敵多,必以奇術。偶們在山上和敵人硬碰硬,幾乎無奇可言。

偶看了看某處的密林。熱風吹得枝葉沙沙作響。沒有旌旗,沒有炊煙,也沒有一群黑烏鴉突然飛上天。


※ ※ ※ ※


這一戰,我們等了好久。

即將到來的事物,最令人興奮緊張。即使只是在腦子裡想像接下來會發生的生死場景,都要心跳加速,寒毛直豎。


「娘!您有何吩咐?」

「茂子,今夜的重任就加在你身上。準備好了嗎?」

「孩兒一切就緒,幾句詞背得滾瓜爛熟了。」

「自出朝真觀以來,茂子上峨眉山金頂,下建業五鳳殿,大小戰役十餘,千萬人的場面也見過不少了。娘對你有信心。」

「娘放心。孩兒連孫皓也不怕,一定助兀軍侯說得東吳人回心轉意。」

「皇宮不比戰場。千萬不要像平時一樣嘻皮笑臉。」

「是。孩兒一定謹言慎行!」

我為了宣示必勝決心,以肢體語言加強語氣,深吸口氣,雙腿一彎,準備來一個意志堅定的蹲拜!

「嘩-」

月初的膝傷、腰傷同時發作!

「哎呀呀呀﹏!」



諸葛茂 字子茂 行護軍 諫議大夫

原與養母諸葛果,妹妹諸葛玉於成都朝真觀隱居,炎興元年(三年前)出仕,官拜諫議大夫,參與蜀漢改革。魏發動大軍伐蜀時,諸葛茂在舅舅衛將軍諸葛瞻陣中,於摩天嶺截擊偷渡陰平的鄧艾。之後屯駐漢中,隨姜維第十次北伐,於天水段谷之戰中打敗諸魏將,又加入西北遠征軍,追擊河西鮮卑。

萬斛堆慘勝之後,諸葛茂對戰爭感到厭倦,自請調回成都,與其他有志青年服務於成都太學。魏吳與大南發動五路大軍伐蜀時,諸葛茂與眾太學師生在峨嵋山金頂論戰,化解了大南的敵意,並在與魏中散大夫嵇康的流浪遺孤嵇縈發展出友誼以上的關係。

炎興四年(今年初)諸葛茂加入交州遠征軍。二戰二勝後遇陶璜夜襲,身負多處創傷。


娘從小車上走下,努力地扶起我。

「哎呦,真沉呀。」

「茂子,你是不是變胖啦?怎麼幾日不見,好像兩頰的肉鬆弛下垂,臉皮上又給多曬出十幾個黑斑…你怎麼一下老了好幾歲?」

「呃…一定是交州太熱的關係。娘,您不是有要事找孩兒商量嗎?」

「噢,娘也老了,記性不好。方才有吳將乘一小舟,自西北來,進陶璜陣去了。我和嚴軍師都料是監軍虞汜。你說這事好不好?」

「虞汜生在廣州,長在交州,遊歷四方,征戰南北,必有見識。而他正以臨危不亂聞名,必定老成持重,不似吳帝孫皓那般暴躁好殺。這樣的對手正適合孩兒的任務。」

娘滿意地微笑點頭,露出眼角三、四條皺紋。

「載他的魚夫可能是山越人。必要時可往這方面多多發揮。」

「打『族群融合牌』嗎?」

「什麼打牌?」

「呃…呦~吳軍快吃完了。孩兒去準備了。」

「速去集合將校!」

「是!」


※ ※ ※ ※


「咚。咚。咚。咚…」

迫人心弦的戰鼓愈敲愈近,吳軍列成陣式,上山推進。三道丈餘高的長盾在前掩護,後面跟了鬆散的弓手,再後面是緊密排列的步兵。右翼有騎兵約有一、兩千,蠢蠢欲動。

山上的我們橫列戰車二排掩護,連弩在前,步兵在後。

我的位置幾乎在全軍正中間,旁邊站的是大南王孟不息。從近距離觀察,他臉上的皺紋早已像乾癟的橘子。或許大南王也該世代交替了。

「大哥。你看我們會不會贏?」

「二弟放心,天佑大南!」

「好個天佑大南!」藏龍丞相的手搭上了大南王的肩。

「讓我們大南三結義打出光榮的一仗!」臥虎大司馬重傷未癒,坐在戰車上振臂歡呼。

「唰」一聲,大南王抽出腰間寶劍!

「大-南帝國!」

「大-南帝國!」

身邊的數百大南將士齊聲大吼。他們上身油亮的籐甲反射著點點烈日的光輝。


「咚,咚,咚,咚…」

戰鼓愈敲愈急,吳軍已邁開了大步上山!

2010/07/18

搬家完成、小酸蘋果

今天下午拆了最後一箱,小弟搬家與一應雜事終於辦完。明天恢復寫作。

由於新家的院子空空如也,小弟與家人利用近來的周末研究種樹,一個月下來種了好幾棵。以後也將心得在這裡分享。

現在先為讀者介紹一個小弟這裡十分流行的樹種-Crabapple,常用作行道樹。

Crabapple 完全按字面翻譯要叫「螃蟹蘋果」,但這個蘋果樹和螃蟹一點關係也沒有。英文裡 crabapple 泛指所有野生的蘋果(屬名 Malus),果實比食用蘋果小且酸,中文可以翻作「野蘋果」,或「小酸蘋果」。而真正在園藝店裡賣的、路邊種的 crabapple 早已不是野蘋果,而是物競人擇下的專利產品,耐冬寒、抗蟲菌。所以姑且稱之「小酸蘋果」。春天一到,新葉未出,小花綻放,遍布樹枝,滿城春色,花色從白,粉紅,桃紅都有。晚春時花雨紛紛,遍地粉紅,詩情畫意絕不輸給日本的櫻花季。

Crabapple 在小弟這裡被大量栽種,主要有以下理由:

(1)耐寒。這裡的冬天偶爾有零下三十度以下的低溫,大多數的櫻、梅、梨、杏樹等即使活了也常凍傷累累。凍傷的樹枝容易被病菌入侵,導致死亡。

(2)耐污染。都市裡污染嚴重,行道樹身處前線,整日泡在車輛廢氣中。Crabapple 無視汙染,正好種在路邊。

(3)抗蟲病。大多數的開花果樹都是 Prunus(李)屬,蟲害多、病菌多,常常要噴藥,活二十年已經算長壽的。Crabapple 放著不管也可以活五十年。

(4)不高大。完全成熟的 crabapple 大概高、寬各十公尺。不佔太多空間,不遮太多日光。開完了花就退居二線,絕不擋住三樓以上的無敵湖景河景。

(5)不挑土壤。小弟這裡在幾億年前是海底,表土下大多是黏土(像狗屎一樣,一腳踩上去會黏得滿腳底都是,刮都刮不掉)。黏土的顆粒最小,可以壓得很結實,造成樹根難以穿透。而黏土通常帶微鹼性,大多數的樹又喜歡微酸性。Crabapple 的根夠強,是少數在黏土上種得好的樹種。

夏末秋初時,一公分左右的小酸蘋果成熟,常吸引小鳥啄食。但有的品種結的蘋果像網球這麼大,掉在地上腐爛成深褐色,既發臭又惹蒼蠅。


因為 Crabapple 相當實用,小弟與太太幾個月花季頂盛的時候,在附近公園選定了一顆開滿了淡粉紅色花的 crabapple,趁著日落西方,旁人不注意…就在它…旁邊的地上,營救回一株只有三片新生葉子的新生幼苗。(如果不救的話,它很快就要被剪草機砍頭了。)

其實這已經是我們的第二次嘗試。第一次我們直接拔出幼苗,結果第二天小樹就枯萎了。原來小樹的根上都是細小的根細胞。在拔樹苗的過程中損傷,運送的過程中風乾,為數尚不多的根細胞禁不起這樣折騰,就一命嗚呼了。所以第二次我們帶了湯匙,把旁邊的土切出一個圓椎型,不傷到小樹苗的根,直接放到小花盆裡帶回家。(再用旁邊的土填平小洞,免得有小動物跌倒。)這次就種活了。下面附張照片,今天拍的:



經過了近三個月,這株不知品種的 crabapple 小樹苗已經長到第三層,花盆也換大了一號。最近我們放它到院子裡親近大自然,接受陽光終日曝曬,又在花盆邊施了點肥,果然枝繁葉茂…現已有十四片葉子。放在戶外的副作用是已經被蟲吃了三片葉子,好歹新葉子長的速度比被吃掉的速度更快。再說蘋果樹的蟲害不多。被吃的葉子都只少一個角。大概是小蟲嘗了嘗味道,發現不怎麼好吃就走了。

這是小弟第一次從小養樹,特別有新鮮感,每天看它幾次。希望它能順利長大,以後充當我們家前面的行道樹。

2010/06/10

搬家與連載

小弟今天起開始搬家。

本想趕著在搬家前發表《幻》九十回<下>,無奈公事、家事、雜事太多,晚上只剩睡覺的時間,因此更新的時間還要再往後延。目前的計畫是再把下半段再拆成許多小段,能抓出零碎時間寫就一小段一小段地推出。一次大概在兩、三千字左右(《幻》每回約在一到二萬字之間)。

這樣就有點像報紙上武俠小說的連載。好處是不讓讀者枯等,但相對地常會犧牲掉劇情的張力。希望不會變成武俠小說那種「打完甲,地下冒出來一個乙;打完乙,天外又飛來一個丙」那樣的無聊拖戲。其實《幻》第六部剩下的劇情大綱早在四年前就已經定案,所以一定不會有枯燥、公式化的拖戲。

估計要一直忙到六月底。謝謝讀者的諒解。

2010/05/27

新浪博客 Mirror 成立!

今天學到一個殘忍的事實:BlogSpot 在中國大陸看不到。

因為小說以前好歹也有三萬人次的點擊來自中國大陸,現在決定成立一個新浪博客的鏡像 ( http://blog.sina.com.cn/maltzxd),把 blogspot 這裡發表的小說、研究一一放上,服務內地讀者。連結已在 www.maltzXD.com (《幻》網站) 上更新。歡迎大家去看看。

感覺 Sina Blog 的功能要強過 BlogSpot,但每一篇限制 40,000 字元,短短的第六部再序也要拆成三段,第 89 回拆成五段,第 90 回大概超過七段。每一段都要加上「上接x回」、「下接x回」,有點煩。今後所有的新文章都會先發表在 BlogSpot 這裡,等到內容差不多確定了再轉去 Sina。中間大概會差個四、五天。

雖然十分麻煩,但一想到能照顧到先前的讀者就很高興。而且有了新浪,以後向內地推廣作品也容易許多(只要不寫反政府言論,導致博客被刪…)。

另一個辦法是把內容搬回 www.maltzXD.com,但那裡既沒有討論板,又要找 server 租 domain name。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改用 BlogSpot 的原因。:)

2010/05/26

第九十回 背仆水結義搏生死 撤交州宿敵釋恩仇(中)

<二月十一 漢軍棄交趾城第三日>

仆水潺潺,鳥囀樹稍。虞汜悠悠醒來,視野裡盡是綠葉,幾許刺目陽光從中透出,原來自己躺在一棵樹下。他往身旁一摸,盡是河床沙土。

原來虞汜深夜中伏兵敗,為了躲避敵將福融的砍殺,失足跌落河谷,載浮載沉於波濤中,命在旦夕。多虧了他年輕時四處遊歷交州,頗識水性,能保持鎮定,於滾滾江水之中卸下全身重甲,飄浮江上,不致溺斃。

月光下,虞汜浮於仆水上達一個多時辰,順流而下數十里,直待喊殺聲已完全遠去,才努力攀石登岸,躲在林木濃密處小憩。

而虞汜先前翻落山谷時撞到了頭,又受了三、四處皮肉傷,再一個多時辰手腳不停地划水,終於在此時精疲力盡,竟在恍惚間昏睡了一日兩夜。

「哈。沒死。」

虞汜暗自慶幸自己撿回一命,掙扎起身,雙手舀了溪水潤口,拍打全身上下的泥沙、枝葉,揚起一陣陣輕煙。躺了一日半,全身早給烘乾了。

「從前聽說漢軍有個女將諸葛玉十分厲害,想不到這個福融夫人一雙板斧也如此生猛。」

虞汜邊想,邊沿仆水下游走去。

「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竟讓他們搶發援軍,先到這裡一步。」

「而且他不趕去救交趾,卻守在這裡截我這一路,肯定是另有所圖…圖什麼?」

「南軍怎麼這麼快就從建寧趕到?起碼要走大半個月的吧?喔,對了。一定是從臨近的小郡發兵。」

「唔…漢南軍出謀者的智算似乎在我之上。」

走了半日,虞汜到了前夜裡泊船處。他那八千軍士帶來的一百來艘走舸全不見了,只留下數十道停船的泥沙痕跡,還有十幾具插著箭的屍身散落河邊。

「嘖嘖…好歹留一艘給我吧?」

虞汜走上前檢視屍身,只見這些屍體幾乎沒穿衣服,腰間、手中卻有標準的吳軍裝備,環首刀、短弓等等。

「嗯,這位壯士一路好走,讓虞監軍借點東西。」

虞汜自屍體手中接下一把不怎麼鋒利的環首刀,又從他的腰包裡搜出的兩袋泡了水的豆餅。虞汜許久沒吃東西,哪裡管食物的味道,只顧大口大口地吞豆餅下肚。光顧完這位壯士,又到下一位英雄口袋裡搜刮。吃飽後又多塞了十幾袋口糧進自己的腰帶,坐在江邊消化休息。

「若陶將軍不知我等兵敗,卻放漢軍一路退回仆水谷中,豈不是縱虎歸山,前功盡棄?」

「我得盡快通知陶將軍。但此處回交趾步行少說三日,若沿河而行,碰上了漢軍或者強盜打截,又是死路一條。最好能找一艘船…」

虞汜蹲在一具翻白眼的屍體旁,盤算著今後對策。

「這位公子沒事嗎?」

「啊~」

虞汜只道是屍體開口,嚇了一跳,險些坐倒。定睛回頭一看,原來是個帶著斗笠,滿臉皺紋黑斑,卻留著一嘴漂亮白鬍鬚的魚夫,手執長篙一條,站在一葉扁舟上緩緩靠岸。

「沒事。老丈,今日是幾日?」

「二月十一。」

魚叟對虞汜微笑,露出兩排黑黑的牙齒。

「聽老丈口音,似乎不是交州人?」

「偶是山越人。」

「在下是大吳…呃…攻打吳國的大漢校尉,姓劉。前夜裡與賊將於上游激戰,迷路於此。」

「是這樣喔~」

魚夫和藹地點頭。虞汜不禁慶幸自己腦子沒給仆水泡壞。山越人和吳國人已成為世仇,當然不能洩露自己的身份。

「在下要回交趾城去覆命,但苦無舟船可用。老丈可有多餘的舟船借給、賣給在下?」

「上來吧。偶送你回交趾。兩天就到。」魚夫朝虞汜招手。

「如此甚好…那麼路費一兩黃金如何?在下一回交趾就送錢來。」

「不用啦。」魚夫只是不斷地朝虞汜招手。

「這怎麼好意思呢?」

「上來吧。」

虞汜禁不住魚夫好意邀請,跨上了小舟。這舟雖不寬,前後丈餘,前後坐兩個人倒也足夠。

魚夫長篙向岸邊一頂,小船便輕輕離岸,順江而去。

微風撫面,風光和煦,岸上是翠綠的草原,身旁是清澈的仆水,虞汜伸手入水,享受源源不絕的沁心清涼。這一帶江闊水淺,小舟緩緩順水飄去,煞是愜意。

「老丈是山越人,怎麼到交州來補魚?」

「公子難道不知道嗎?吳越這幾年發生許多大事。」

「呃…在下久居蜀中,不知外面的事。怎麼了?」虞汜搔了搔頭。

魚叟若有所失,頹然轉身坐下,看著虞汜。

「都是傷心事,不多提了。總之到最後,吳國人佔了偶們山越的土地,把偶們趕到了交趾。偶在交州沒田地,只有靠打魚為生。」

「原來如此…」

「這小舟就是偶所有的資產。」

虞汜瞧見老魚夫布滿皺紋的眼角閃著幾許淚光。

「哼!可恨吳狗,在下一定要為老丈報仇!」

虞汜入戲三分,憤怒地捶了兩下江面,「啪啪」聲中,激起不少水花。

「咳。」魚夫嘆了口氣。

「冤冤相報,何時是個了局呢?」

「國破家亡,血海深仇,如何不報?」

「報仇這種事啊,偶活到這個年紀,已經看得太多了,沒有感覺了。」

「為什麼呢?」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你報仇殺了偶;偶的兒子報仇殺了你;你的兒子報仇,又殺了偶兒子;偶的孫子又報仇,殺了你兒子…到頭來,就是偶們兩家人死光光而已。」

「那倒是…吳越交惡數百年,多少家破人亡…」

「偶是補魚人,魚看偶就是個人,還會知道偶是吳人、越人、交州人嗎?」

「不會。」

虞汜想起自己祖籍廣州,生在揚州,長在交州,出仕後行遍天下。自己該是什麼地方人?

「偶才不必當越人、吳人、交州人…偶只要當一個走到哪裡都過好日子的人。」

「…老丈說得好。」

虞汜知道,漁叟說的是最淺顯的道理,也是一般百姓最真摯的心聲。上位者口口聲聲要為萬世開太平,卻一再喚起人民的仇恨,挑起一次接一次的戰禍。

「現在吳國人又追殺到交州來,偶大概又要搬家了。這次不曉得還要被趕到哪裡。唉。」

虞汜不禁同情起老漁夫來。戰爭不僅害死軍士,更使得千萬百姓流離失所。

「那麼…有什麼在下可以幫忙的嗎?老丈想不想回到山越家鄉治產?」

虞汜盤算著具體作法,首先要安給這個魚夫一個假身份,再依護送自己的軍功,賞他幾畝田地…

「偶的父母兄弟都不在了,一個人回山越做什麼?」

「回到自己生長的家鄉,不是特別親切嗎?」

「哈哈哈。」魚叟仰天乾笑。

「將軍可知魚性嗎?在這仆水之中有一種魚,每年秋季的時候從大海回游,到上游產卵,只因這條仆水是他們的家鄉。而幼魚孵化之後,卻要沿仆水而下,回到大海中成長,只因大海才是他們的天下。人也該像魚一樣,以四海為家啊!」

「但是在下聽說山越人常常高叫自己『愛山越』,您難道不愛山越嗎…」

「從早到晚大叫『愛山越』的那些部帥啊,沒一個真正把山越人的死活放在眼裡。」

虞汜點頭同意。據說『愛山越』叫得最大聲的那個嚴暉軍師,和倭國人走得很近,現在又去了漢軍。

「偶們這些山越人已經給山越人騙怕了,再也不信那一套。山越人只想安穩地過日子,在哪裡都無所謂。」

「原來山越人是這樣想的…真是受教了。」

虞汜以手托腮,回想數百年來的吳越衝突。

吳國皇帝孫皓假設山越人人想著復仇,要將他們趕盡殺絕;而吳人、交州人現在倒是一見到越人就起戒心,恨不得把他們趕走…山越人在吳國境內謀求和平相處已是不可能了。而受盡苦難的越人已經不在乎自己在哪裡,只想過著平安日子。

魚叟起身再撐竿,在他穩健的身手上,狹長的小舟飛速順江而下,渡過一個接一個的淺灘,直直向交趾進發。吳將虞汜也沉浸在這難得的「吳越交融」的時刻。

※ ※ ※ ※

當夜

※ ※ ※ ※

全身鎧甲披掛的侍中張尚睡不著,盤腿坐在地上發呆,享受從面前滾滾仆水飄來的一陣陣涼風。

張尚給主帥陶璜調來守糧,已經過了五日五夜。每一日重覆著點糧、收糧、送糧的例行公事。第一日還算忙碌,第二日還算緊張,第三日還算新鮮,到這第五日,張尚已有大半日在發呆中度過。

張尚坐在屯糧的小丘之上,向東南望去-數里外,交趾城頭上的火光稀稀落落,先前吳軍三面圍城的營寨也早已撤得乾淨。二日前漢軍棄城,陶璜入城安民,又率大軍去追擊漢軍,留下張尚率軍三千守糧。

「啊,張侍中!」

張尚身後傳來一陣熟悉的聲音,嚇得他趕緊掙扎起身行禮。

「啊~李監軍怎麼來了?」

「可不是。陶將軍連日追擊漢軍,遲遲未開戰,深明糧路甚為緊要,因此特命在下前來代守。侍中於明日一早便可回去陶將軍處覆命。」

「原來如此。」

不必獨當大任,張尚雖然鬆了一口氣,卻難免心中不快。陶璜大概是瞧不起自己,竟換了監軍李勖來守糧。

那這個李勖又有多少能耐呢?張尚聽過手下流傳的謠言,數日前李勖刻意放漢軍出城的時候,中了敵人一招「聲南擊北」,攻進寨來,大燒大搶,死傷百餘,卻不能殺敵軍一人,白白浪費弓箭。這樣的窩囊戰績,竟然還能在陶璜面前報功…

「張侍中,有心事嗎?」

「啊~沒有。在下本是天子近侍,領兵作戰不在行。」張尚低頭,對腳下的雜草擠出一個笑容。

「呵呵。可別這麼說。」李勖拍了拍張尚的肩。

「蜀漢的前大將軍費禕不也是侍中出身嗎?張侍中有朝一日回到皇上身邊,可要替昔日的同袍們美言幾句啊~哈哈哈~」

「啊哈哈哈,只要在下回得去建業,一定一定」。

「人在官場,言不由己」,張尚無奈地隨著李勖大笑。

「張侍中放心,只要我等按陶將軍計策行事,必可平定交州。藉時論功行賞,張侍中一定能回到建業的啊。」

「啊…多謝,多謝。」

張尚盤算起他的未來-的確,或許他能因軍功回到皇帝身邊。但他聽說這個皇帝孫皓的脾氣愈來愈暴躁,責打臣下已經是例行公事,三日五日還拖幾個出去砍頭…而自己畢竟是名臣張紘之後,若不作個直言敢諫的忠臣,只因為膽小怕死而默默無聞一生,不是有辱家門嗎?

「在下一定盡忠職守。」

「好極了。國家就需要張侍中這樣的忠臣。咦,張侍中,你看西北…仆水上似乎有火光?」

「喔?」

屯糧小丘之上,張尚依李勖的指引遠望西北,果然見到點點星火順江而下,正朝這裡接近。

「是李監軍的人馬嗎?」

「不是。我只帶了本部兵馬五百,已經到齊了。」

「難道是陶將軍派來的使者?」

「也不是。陶將軍人在仆水以南,使者只會打南方的仆水支流來,不會費事繞路走西北支流。」

原來仆水進入交州平原後分支,陶璜屯糧處位於兩條支流中間。

「那會是誰?」

張尚與李勖對看一眼,仆水上吹來涼風,增添了幾許神秘。

※ ※ ※ ※

張尚與李勖領著數百軍士全副武裝,沿江邊列隊,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一列船隊。

約百艘走舸,打的都是大吳旗號,上面至少載了一千軍士,正緩緩駛向江邊。一將全身黑衣,立於主船船頭上,身後又有一面「脩」字大旗。

「行前部督脩允特使求見!」主船上軍士大喊。

「哎。我還說是誰呢,原來是脩允這小子的人馬。」李勖鬆了口氣。

主船率先靠岸,船首的黑衣使者「喝」一聲飛躍上岸。而這一躍的力道猛了,留下船支大大地晃動,站在船邊的軍士險些摔進水裡。

「這脩允治的什麼水軍,連上岸都弄到自己人差點落水…」李勖低聲自言自語,傳進一旁的張尚耳中。

「這使者竟有如此份量…」張尚心想,沒有出聲。

張尚又打量這使者的穿戴,全身黑衣外面再罩一件黑色斗篷,連頭髮都遮住,只露出一張頗圓的臉蛋。

「我乃行前部督脩允特使陳勇。虞監軍與我家主人在仆水谷中堅守,糧草不繼,命我與軍士火速取一萬斛來用。」

「為什麼五日前不帶全,現在才分兵來搬?」

張尚一聽李勖問,心中暗喜,因為他心中也有同樣的疑問,只恐說出來要不鬧笑話,要不得罪了虞汜。

「我家主人有勇有謀,早就想到!」使者不假思索地回答。

「只因兵貴神速,晝夜趕路,就怕誤了時機,多帶糧穀必然走不快。」

李勖給暗指無謀,臉色不好看;而張尚又暗自慶幸發問的不是自己,少丟一次臉。

「決戰在即,大可派快馬來報,督促守糧軍運去便是,為什麼要親自分兵來?」

「糧草緊要,怕你們誤了大事!」

「什麼?!」李勖雙眼圓瞪,臉頰脹紅,鬍子歪在一邊。

張尚雖不滿使者無禮,但心想將校不合乃軍中大忌,不如就公事公辦,表格一填,官印一蓋,放他們領糧去算了。

「好吧…使者可有糧符?」

「當然,有脩部督金紫印在此!」

黑衣使者從腰間解下一塊鑲金紫玉印,拋給張尚接下。張尚仔細打量,又交給李勖。二人相視點頭,這是前部督印信無誤。

只是李勖怒氣未歇,繼續質問:「為何不用糧符,卻把印件交給使者摧糧?你家主人不懂軍中規矩啊?」

那黑衣圓臉的使者一臉不耐煩:「我家前主人軍職前部督,不必聽你們小官使喚!」

「喂!」李勖伸手正要拔刀!

「你不要命了嗎?!」

「李監軍,借一步說話。」

張尚一把將李勖拉到旁面。

「李監軍啊,這種人在建業很多,我們管他們叫『赤烏後』,也就是赤烏年之後出生的開國將官第二代。他們仗著先人打下江山,作威作福習慣了,互結為黨羽,一呼百諾,稍有不順,哭爹喊娘,叫得比誰都大聲,肩上卻扛不了幾斤責任。和他們計較是沒完沒了的。」

「哼!這些『赤烏後』…」

「所謂風疾而知草勁,這些赤烏後不成氣候,久之必然自食惡果。不如就公事公辦,讓他們自生自滅去。」

「好吧!還是張侍中是見過世面,就照你說的辦。」李勖隨意招了兩下手,示意軍士放行。

張尚與李勖皺著無奈的眉頭,看著黑衣使者指揮這數百扁舟靠岸。船上的吳軍一個接一個蹦跳下船,體態笨拙,歪歪斜斜,濺起大片大片的水花,隨著張尚、李勖一同上了屯糧小丘。

「脩允這小子,這水軍怎麼訓練的?下個船都不成樣子。」

「派一千多人搬一萬斛糧,哪用得著這麼多人?雞毛當令箭嘛…」

李勖一路抱怨,張尚只是陪著苦笑。

「哼。若是虞監軍的人馬,必不至此。」

「那倒是。虞監軍治軍一向有條有理…哪會輪到這個赤烏後的小子來囂張。咦?」

張尚突然撇下了李勖,向前飛奔,李勖也慌忙跟上。

「使者?使者?」

「幹什麼?」使者已開始指揮眾軍士運糧,不情願地回頭。

「按大吳軍法,請糧必須主帥親自下令,現在為什麼是副將下令?」

「對!你家主人什麼玩意兒?怎能越級下令?快說個理由!」

「虞監軍領軍去砍樹去了,無法抽身,暫由我家主人代理。」

「這算什麼鬼藉口?!」

「這…這與大吳軍法不合啊。」

「那你是不給糧囉?!」

「不給!快滾回去,討了要你虞監軍的糧符再來!」

「唉,恕我等不能從命…」

「你不給,我們照搬!」

「你要造反啦?」

「你吳狗才反了!」

「你說什麼?!」

李勖「唰」地一聲抽刀,月色下寒氣逼人,張尚嚇得倒退一步!

就在這時,黑衣使者突然仰天大笑!

「哇哈哈哈哈!」

黑衣使者「呼」地一聲,一把扯去身上的披風,露出全身丹鐵戰鎧,一頭烏溜溜的長髮隨風飄逸,雙手又從背後抽出一雙三尺寬的大板斧!

「我的兩板大斧早就饑渴難耐了!」

黑衣使者突然擺出了一個可怕的嫵媚姿勢!

「媽呀~」

李勖一見,大刀脫手,倒退三步;張尚一見,跌撞滾翻在地!

「有怪物~」

「張侍中,近八十年前的前朝司徒王允說過一句名言,『要殺禽獸必先獻身於禽獸』,委屈你了~」李勖說完,拔腿就跑,留下張尚一人!

「硜硜硜」後面上岸的軍士紛紛脫下吳軍戰甲,卻是清一色的籐甲!

「媽呀~是南蠻人!」

「籐甲軍來啦!」

籐甲軍名滿天下,守糧吳軍四面奔下屯糧小丘逃命!

只聽得籐甲軍齊聲大吼:

「芙蓉登仙,血光點點!」
「芙蓉出手,板斧翩翩!」
「芙蓉回眸,仆倒遍遍!」
「福融姐姐,殺你千千!」

「殺!~~」
「殺啊!~~」
「媽呀~~」



※ ※ ※ ※

一日半後,二月十三午前

※ ※ ※ ※

陶璜立足於中軍車仗上,眼前三軍綿延數里展開,已把漢軍包圍在一塊仆水邊的高地,自家的水軍又填滿漢軍之後的江面。

眼前的優勢不言可喻,但陶璜心中有一片隱憂盤旋不去。

原來自從漢軍九日棄守交趾起,行軍極為緩慢。昨日傍晚行軍至此,退上了這處高地,於數十丈斜坡上以戰車排成防禦陣勢,至此毫無動靜,只有零星打水軍士,按三餐升鍋造飯。

陶璜只得收緊包圍,命三軍下寨觀望。

「難道是糧盡了,走不動?」牙門將徐存在一旁問。

「不無可能。交趾存糧本已不多。或許勸降的時候到了?」

「陶將軍真是宅心仁厚。若賊軍不降,再圍著他數日,耗到他糧盡,再一鼓作氣攻山?」

「嗯…」

陶璜正思索降書內容,卻見到仆水上游有一葉扁舟靠近,舟上站著兩個人,其中一個是他認得的…

「陶將軍!」

書生打扮的虞汜飛身上岸,大步跑到陶璜面前。

「虞監軍?!你怎麼來了?」

「在下慚愧,待罪之身,卻有重要軍情秉報。」虞汜「啪」一聲蹲跪在地。

「快說。」

「在下日夜兼程,初九夜裡便趕到了仆水山谷,卻還是給大南人先到一步,我等力戰不敵…在下落入仆水,雖得儌倖脫身,亦與眾軍失散…」

「啊…唉!可惜!」徐存失望地大嘆一聲。

陶璜心中難過,卻不太失望。畢竟漢軍已經給自己困在江邊。就算虞汜成功埋伏在仆水山谷,也用不上他。

但同時陶璜也焦慮起來,因為對手已經算到自己會在仆水山谷置軍埋伏。事後看來,引軍塞住仆水山谷似乎是再明顯不過的決定,被敵人料中倒也不值得意外。成敗唯一的關鍵,只是誰早到一步,誰埋伏了誰。在這一點上,吳軍是晚了一步,輸了一局。

「這事就算了,虞監軍只用了二日半便到了目標,表現優異。而發兵是本人下的令,後果由我承擔。」陶璜邊說,邊以雙手扶起虞汜。

「多謝陶將軍。」虞汜向陶璜行了個大禮。

「監軍可知對手援軍來了多少?」

「黑夜裡沒看清楚,但要行軍這麼快發兵下仆水,必定是從臨近小郡發兵,至多數千人。」

「南軍主將是誰?」

「只知道有個厲害的福融夫人,自稱是祝融夫人之後,使一雙板斧。」

「嗯…」

「福融夫人?不記得有這號人物。」

「徐將軍只要看過一眼,必然不會忘記。」

「喔?」

就在徐存與虞汜討論對手女將的時候,陶璜陷入了沉思。

敵人既然早到,不來救交趾,卻去截虞汜的斷路偏軍,這是為什麼?
敵人截了虞汜的斷路偏軍,為什麼自己還沒遇上?若不來救交趾,到哪裡去了?
敵人在哪裡?難道就埋伏在哪片樹林中?

陶璜心中暗驚,慌忙看了看四周地勢,西南方的確有片茂密的樹林,而仆水對岸東北又有一片樹林,都是埋伏的好地點。

「虞監軍,你認為南軍現在何處?」

虞汜正想說「我怎麼會知道」,陶璜的問題卻激發了他智將的本能,開始認真思考。

「唔…」

一陣叫人尷尬的安靜中,面色凝重的陶璜展開交州地圖,與徐存、虞汜一同盯著地圖看…


「嗯,如果在下是南中援軍,一定想敗中求勝,找個時機和漢軍前後夾擊對手。」

「有理。」

「但那他們為什麼要先打虞監軍?不早點到交趾城附近埋伏?過去數日以來機會不少。」

「不直接到交趾或許是因為兵少,不敢冒險。先襲擊在下的軍隊嘛…」

「咦?」虞汜靈光一閃,不覺全身寒毛直立。

「在下來時,見到水邊有許多被剝了戰甲的軍士屍首。漢軍取了我們軍服,莫非是要偽裝成我軍?」

「啊!~」

「不妙~」

虞汜與陶璜盯著地圖的同一點看,又不約而同發出一聲慘叫!原來從仆水進入交州平原後分成兩大支流,向南的支流上盡是大吳水軍,向北的支流卻不設防衛,而南北兩條支流都可以通向一個緊要去處…

交趾城東北的屯糧處!

「啊?怎麼,怎麼?」徐存還沒會過意,急得他直跳腳。

就在這時,東邊塵沙揚起,一隊飛馬沿江而來!

「報~」待信使走到面前,陶璜才發現好幾人背上已插了弩箭!

「陶將軍,十一日夜裡,我交趾城東北屯糧處為南蠻籐甲軍襲擊,監軍李勖慘敗,侍中張尚被俘,士卒四散奔逃,糧穀盡為南軍燒了奪了!」

「怎麼會這樣~」

「天啊~」

「隨軍糧食支撐不到三日啊!」

智短一著,功虧一簣,陶璜眼前一黑,站立不穩,虞汜眼尖,上前扶住。

「陶將軍請振作!三日內,還是我們的贏面大!」

「陶將軍,南軍斷了我們的糧,會不會前後夾擊我們?」

「若南軍一日半前在屯糧處,要趕到此處…」

「即使是最快的部隊也要二日…截糧是在一日半前!」

「我們還有半日!」

「好!」陶璜令劍出鞘!

「傳我將令,全軍升鍋造飯,一個時辰後,三軍發起總攻!」

「是!」


下接:第九十回(下一)

2010/05/21

第九十回 背仆水結義搏生死 撤交州宿敵釋恩仇(上)

(第九十回將分成上、中、下三段推出。)

背景音樂(可下載):John Rutter - Te Deum (5.3Mb)
之前的故事在這裡:maltzXD.com


「砰」地一聲,硝石包炸得粉碎,一陣狂風迅速吹散了硫磺味!
山上密林中枝葉沙沙作響,深夜裡鑽出一千五百個大南兵,一字排開,前後綿延二里!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戰鼓愈敲愈快,愈敲愈響!夾雜在鼓聲中的是弩箭上機關的「硜硜」聲,原來大南兵人手一隻連弩,左手填充上機關,右手只管扣板機發射!大南軍居中一將,骨格奇異,虎背熊腰,威風凜凜,乃是鎮軍大將軍兀凹骨。兀凹骨身長一丈,足足比身旁的將士們高了一個頭胸!

兀凹骨高舉戰旗,大呼一聲:

「給我往死裡射!」

箭在弩中,不得不發,只待軍士門機關一扣,千萬支弩箭便化作黑色的傾盆豪雨,幾近筆直地朝山下飛插而去!

「颼颼颼颼颼﹏﹏」

「哇啊啊啊﹏」
「媽啊﹏」

飛矢穿腦、穿肩、穿臂,慘叫聲響徹山谷,下面的八千吳軍如螞蟻驚慌一般,前後亂竄,左右推擠,上下相疊,秩序盡失!

「使勁射,用力射!」
「颼颼颼颼颼﹏﹏」

「啊啊啊﹏﹏」

被踩倒、射倒的吳軍倒在原地掙扎,剩下的驚慌間朝下游奔去,怎奈山路陡狹,站在岸邊的軍士一排接一排給硬生生擠下山崖,在湍急的江水中載浮載沉,隨仆水奔流東去!

我為刀俎,人為魚肉,山頂上大將兀凹骨環視左右,快意大吼一聲:「福融孩兒何在!」

「在!」

兀凹骨身後轉出一名長髮飄逸,壯碩無比的女將,身後背了兩片大板斧,鋒利的斧刃上映著一鉤月色!

「福融孩兒,今夜便是你出頭之時,此谷便是你成名之地,何不殺敵報國,斬盡吳狗!」

「哈哈哈!孩兒去也!」

「唰唰」兩聲,只見女將由後背左右抄起板斧,頭也不回地往東南奔去!

「眾軍士盡情地射!」
「颼颼颼颼颼﹏﹏」

「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箭齊飛,不漏一人」,弩箭如暴雨漫山襲來,吳軍無處可躲,跑到哪裡都有飛箭!亂軍之中,唯有虞汜、脩允在數十個親衛盾牌軍的簇擁下擠在人群中撤退,無奈地看著手下一個接一個給射倒!

「颼颼颼颼颼﹏﹏」

「救命啊!」

小道兩側早已屍體七零八落,哀號遍谷,吳軍前後軍早已混作一團!

「虞監軍,前面有敵人塞路!」

虞汜定睛一看,一陣冷光刺目,原來正前方有數百南軍以槍陣塞道,明晃晃的十幾排槍尖朝這裡招呼!兵種人人會用,只有敵我不同-方才虞汜出計以槍陣塞漢軍,現在卻是吳軍前軍擠中軍,中軍擠後軍,後軍全給擠上了槍陣!

「哇啊!﹏」
「哇!﹏啊!﹏」
「不要擠啊!﹏啊!﹏」

數百長槍如刀山般刺來,一排接一排的吳軍給槍尖貫體,慘叫不絕,又往上游硬擠!於是吳軍前面往後擠,後面往前擠,真正給擠得水洩不通,山上弩箭盡皆往亂軍最密集的地方射去,管叫箭不虛發,一箭一傷!

「哇啊!﹏」
「嘔﹏﹏」

後面的給擠到槍陣前戳死,旁邊的給擠下水淹死,夾在正中間的一個個前胸緊貼後背,有吐氣,無吸氣,也要活活給擠死!

「哇!﹏」
「嘔…」


「颼颼颼颼颼﹏﹏」

「哇﹏﹏」

眾軍大亂,一見到主帥虞汜這裡有盾牌擋箭,一時有幾百人往盾牌下面鑽,一不小心又給後面湧上來的亂軍踩死!

「給我給我﹏」
「哇啊﹏」

正危急時,虞汜突然想起一計-原來方才說長槍陣最怕弓箭,何不以箭射之?!

「弓手快射槍陣!」
「快逃啊﹏」

「射槍陣!」
「媽啊﹏」

飛矢橫空,三軍哀呼,虞汜的命令傳不開!

「弓手!弓手!全力放箭,射槍陣!」
「是﹏」

副將脩允正在不遠處,卻也只有身旁的幾個親信弓手聽得進號令,其餘早已各自逃命!

「虞監軍!沒別的辦法了,只有率眾軍全力衝過槍陣!」

「好!」

幾千人沒有衝不過幾百人的道理,更何況虞汜身邊的盡是重裝刀盾兵,長槍未必刺得進來!

「眾勇士隨我衝殺者,賞十金!」
虞汜拔出寶劍,抓起腰間衝鋒號角,正要放在嘴邊…

「哺嗚-哺嗚-」

山谷間號角大作,正是衝鋒信號!卻不是自家信號…

虞汜抬頭一看,只見南邊的山坡上布滿了無數的南軍,正向自己下坡飛奔而來!

「哺嗚-哺嗚-」

一千大南精銳籐甲軍排成一個箭矢陣,自山坡上俯衝而下!

「殺!﹏﹏」

南軍陣前一名驍勇女將,雙手各持一面大板斧,帶領手持鋒利短刃的籐甲軍,飛插入已擠成一團的亂軍!

「眾軍士隨我掩殺,不要放走一人!」

「願隨姐姐拼命!」

「殺呀!」

「哺嗚-哺嗚-」

「殺殺殺!﹏﹏」

「哇啊啊!」

短刃飛舞,專取要害!吳軍雖有重甲、盾牌,也守不住舞動如風,專往露出的皮肉上招呼的短刀!籐甲軍殺進了亂軍,吳兵如倒股牌一樣地朝四方潰散!

「哇﹏媽呀!」
「啊!﹏」

籐甲軍已把吳軍殺出一大個缺口,前面急急敗退,後面又多了幾排軍士給擠下仆水,苦不堪言!

「哇哈哈哈!」

長髮女將愈戰愈狂,愈狂愈勇,左劈右砍,血濺七尺,方才一個小卒腦袋削去一半,現在一個軍校手臂截成兩段!

「哇!﹏﹏」
「嘔啊!﹏﹏」

吳軍一處即潰,轉眼間,籐甲軍已將虞汜、脩允逼到江邊,虞汜身前士兵一個接一個給女將板斧剁倒!
虞汜心中畏懼,咬牙強打精神,大喊一聲:

「來…來將何人?!與我決一死戰!」

長髮女將聽見,順勢攔頭劈死小兵一名,果然朝向虞汜這裡看來!

「你老娘我乃祝融夫人之後,福融也!」

福融話沒說完,便舉起兩面沾滿血腥的大斧,以萬鈞之勢奔來!

「殺!﹏﹏」

「好!福融夫人!讓我來會…」虞汜話還沒說完,長髮女將只在眼前一丈處!

虞汜在月色下看清了女將容貌,不禁長劍脫手,失聲慘叫!

「媽呀!﹏」

「錯!你老娘我還未嫁,要叫姐姐!喝!」

福融一斧劈來!

虞汜失心喪膽,手癱腿軟,轉身就逃,但是他身後已是數十丈深淵,哪裡有地方逃?

「呼﹏」

「噗通!」

福融這一斧劈來,只削斷虞汜的頭盔上一隻孔雀羽毛。原來虞汜一腳踩空,已如人球一顆歪斜地滾下仆水,頃刻間便埋沒在滔滔江水中!

「哇哈哈哈哈!﹏」

吳軍主帥落水,凶多吉少,福融仰天狂笑之中,只聽得眾大南軍士齊聲大呼:

「芙蓉一出,神號鬼哭!」
「芙蓉一笑,雁落魚跳!」
「芙蓉出水,山摧地毀!」
「福融姐姐,要你流血!」

「哇哈哈哈哈!」

女將擺出一撩人姿勢,十丈內吳軍慘叫一聲,拔腿就跑!

「媽呀﹏﹏」


福融(姐姐)

大南輔國大將軍兀凹骨之義女,孟獲之妻祝融夫人的族孫女。福融自幼習武,膽力絕倫,每有兵事,必衝鋒在前,擋者無不流血!福融姐姐的板斧固然厲害,其無敵必殺招式其實是她最愛擺出的撩人姿勢,敵人見之必然心膽俱裂,無心戀戰!

「媽呀!嘔﹏」
「有怪獸!」

「眾軍士!殺啊!﹏」
「殺啊!﹏﹏」

福融姐姐再抄起板斧,翻身殺進吳軍,如入無人之境,一把大板斧左劈一個肩,右砍一個頭!大南精兵身穿藤甲,多持鋒利短刀,砍人就像剁蘿蔔,吳軍中血肉橫飛!

福融姐姐正殺得興起,卻見前方三丈處有一將不逃,原來是吳軍副將脩允!

「南蠻與我有殺父不共戴天之仇!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哈哈哈!」

福融一聽又有人挑戰,大笑三聲,抄起板斧,大步奔向脩允!

「殺!﹏﹏」

脩允雙手握緊寶劍,口中跟著大吼壯聲勢!福融已近在眼前!

「殺!﹏﹏媽呀!」

脩允看清了福融,與身邊眾軍士轉頭就跑!只跑了三步,脩允忽然自覺長高了二尺,身輕如燕…
脩允再低頭一看,又見自己雙腿騰空,正在空中漫步…難道已得道成仙?

「哇哈哈哈哈!」

脩允抬頭,只見一名高大的將軍已把自己提在半空中!

原來兀凹骨已與弩軍順山勢殺下,與福融、籐甲軍、長槍軍會合,正好碰上脩允,便如抓小猴子一般將脩允生擒了過來!

兀凹骨一手提著脩允,大吼一聲,聲若洪鐘:

「降者免死!」

「投降!」
「我投降!」

眼見主將、副將一個落水、一個被抓,倖存的吳軍拋棄武器,高舉雙手。

「我兒快去下游奪船!一船都別放走了!」

「好!眾軍士,隨我福融姐姐建功立業去!」

「是!」

福融收起板斧,領著籐甲軍往仆水下游飛奔而去,她那獨特的笑聲卻在山谷間迴蕩。

「降者卸下全身衣甲!不脫者立斬!」

吳軍一聽兀凹骨的命令,面面相覷,不知這些野蠻南人要變出什麼花樣來?但好歹女魔頭福融已去得遠了,心中稍安…


※※※※

同時,二月初九深夜,交趾城。

※※※※


不知何時,天邊幾朵雲飄來,半圓的月在層層雲間若隱若現。
四千將士排成長隊,拖長在地上的影子也若有若無。
西門無聲地開了。

一面面低垂的軍旗在隊伍前領路,軍士踏著整齊而沉重的步伐,逐一出城。
沒有火把壯膽,沒有戰鼓助威,士兵嘴中含了木片,手上握緊了兵器,不發一語。

偶們棄城了,就像四十三年前的關羽放棄麥城一樣。
不同的是,偶們多了謀略,偶們作了準備。
偶們有沒有辦法扭轉頹勢?

除了蟲鳴,偶只聽見木車在小路上顛簸發出的「嘎嘎」聲。
偶伸手,摸了摸木車上那些三丈長的雲梯,臨時趕工的,有些扎手。

眼前的目標緩緩浮升到地平線上。吳軍城西的陣營裡依舊閃爍著點點營火,他們是否沉浸在酣睡中?

他們是否料到偶們今夜棄城?

他們是否預備在仆水河谷夾擊,卻要在交趾城網開一面?

情勢危急的時候,除了豪賭一把,沒有別的選擇。

不知行了多久…偶回頭,已經看不到交趾城。

賭了!


※※※※

(約一個時辰後)

※※※※


監軍李勖從睡夢中驚醒,俐落地翻身下床,身上早已全副武裝!

「監軍!」牙門將徐存大步衝進帳中,也是全身盔甲!

「漢軍在東南,正要架雲梯!」

李勖隨著徐存出帳,果然聽見鼓聲大作,喊聲從東南傳來!

「好!弓箭手快上!」

黑夜中,吳軍緊急備戰,弓手們扶著還沒戴穩的頭盔,提著還沒穿緊的褲帶,急急背上箭囊,湧向陣營東南方!李勖親自站上寨中高台,果然看見黑壓壓的一片漢軍旗幟在東南方,約莫有擋箭車數十,雲梯四、五座,數百名漢兵高舉盾牌,正往這裡過來!

「颼颼颼颼颼!﹏」敵人進已入射程,弓箭手一排接一排地上牆放箭;但箭隻多射在戰車、盾牌上,效果不大。

「快射!多點人來射!」李勖興奮地在高台上指揮,恨不得親自拈弓搭箭。

而在猛烈的吳軍射擊下,盾牌漢軍排成三列,大盾在前,緩緩前進,一時也逼近不得寨來。

「多派點人來!馬弓手從南門出寨,繞到他們後方射!」

「是!」

「盾兵到東南角預備,他們萬一攻上城就湧上去砍!」

「遵命!」

李勖大聲指揮,手下校尉一個個得了令旗,調兵去了。城西寨中約二千兵馬幾乎全部出動,搬箭的、牽馬的,忙作一團。

「哈哈。漢軍就這一點能耐嗎?」徐存也爬上了指揮台,遙望戰場。

「正是。行動這麼慢,哪裡劫得了寨?」

「陶將軍還要我等放他們過去,以精騎兩千逼他們走河岸,好在仆水山谷裡夾擊…其實不必。此寨足以擋住他--」

徐存嘴巴張得大,一句話停在「他」字上。

「他什麼?」
李勖見徐存呆若木雞,面向東北,便順勢朝東北看去…

五、六座雲梯已經架在寨牆上,不知多少黑衣將士,正像河水潰堤一般地湧進寨來,吳軍都在東南,寥寥三十個守牆軍士,早已七零八落、七上八下地躺成一片!

「監軍,漢軍已從東北攻進寨來啦!」
「中計!」李勖一個重心不穩,幾乎跌下台來。

湧進來的漢軍盡是輕裝刀斧手,無人可擋!

「漢軍在東北!快!﹏」
李勖氣急敗壞地大吼,但手下校尉盡接領命去了,哪是他光用一張嘴就叫得回來的?

「鳴金!鳴金!全部去東北角迎戰!」

「噹噹噹噹噹!」

寨中十幾面大銅鑼齊響,大多吳軍尚在寨口,卻不知要撤退到哪去?

「怎麼了?」
「已經輸了嗎?」
「漢軍殺進來啦!」
「敵人到處都是!」
「漢軍在寨中四處放火!」

急報傳開,頃刻間已有數百營帳著火,燒得陣地一片通紅!吳軍無戰心,全擠在東南寨門!

「快迎敵!不要怕!」李勖的命令早已給喊殺聲蓋過,只能無助看著四處放火,逢人亂砍的漢軍!

「徐將軍,快領你城南的二千騎兵來助戰!」

「監軍,遠水救不了近火,眼看這寨守不住了,我等大可依陶將軍令撤退!反正糧草,武器早已搬空,一切依計行事,到頭來還是全勝!」

李勖無言以對,只能低頭默許,隨徐存招集將士,從東南撤出,任由城西的寨子在黑夜中淪為火場。

漢軍由城西殺出,當然在吳軍主帥陶璜的預料之中。

而陶璜的預料,又在漢南軍師諸葛果與嚴暉的預料中。

下回:第九十回(中)

2010/05/16

蜀漢公務員研究 (4) 丞相、三公、大將軍與其府吏

蜀漢公務員研究 (4) 丞相、三公、大將軍與其府吏

丞相、三公、和大將軍在研究(3)裡提到,是位極人臣的第一秩等。蜀漢只有一個丞相諸葛亮,又不常設三公,只有大司馬出現的頻率高一點,大將軍又更常見一點。如果我們把權力分成政權和軍權,則丞相、大司馬、大將軍必定掌握軍權,政權則交給尚書台,也可能讓丞相、大司馬、大將軍兼管尚書台。大司馬外的三公只是榮譽頭銜,沒有實權。

表 04.01. 蜀漢丞相、三公、大將軍,以及他們開府的時間。
姓名 官職 時間(年)開府(年)
劉備 大司馬 211-219 (行), 219-221214-221
許靖 太傅
司徒
219-221
221-222

諸葛亮 丞相 221-228, 228-229 (行), 229-234223-234
蔣琬 大將軍
大司馬
235-238
239-246
238-246
費禕 大將軍 243-253252-253
姜維 大將軍 256, 256-258 (行), 258-263

大司馬與大將軍

蜀漢不設太尉,而設有意義相近的「大司馬」,而大司馬的地位又比「大將軍」稍高一點。如蔣琬接班諸葛亮,升大將軍,再拜大司馬。費禕接班蔣琬,也是先升大將軍,但是在拜大司馬以前就被刺客殺死了。接下來的大將軍姜維未曾升過大司馬。蜀漢建國前還有一位大司馬-劉備自己。劉備在219年自封漢中王,又同時自拜大司馬。而早在211年劉備領軍入蜀的時候,已經給劉璋推舉「行大司馬事」(雖然官還沒這麼大,但暫行其事)。

錄尚書事

丞相、大司馬、大將軍可能多一個「錄尚書(台)事」的頭銜,也就是兼管政事。因為丞相、大司馬、大將軍都是第一秩等,比尚書台的長官尚書令高,他們兼管尚書台時叫作「錄」。而到了蜀漢末期,諸葛瞻、董厥還沒升到大將軍(大將軍是姜維),在兼管尚書事的時候要用「平」。兼職用語在這一篇有詳細的研究介紹

太傅與司徒許靖

蜀漢大司馬之外的三公只有建國初期的名士許靖一人。劉備自封漢中王時拜許靖為「太傅」,稱帝後又被拜他為「司徒」。「太傅」,「大老師」也。「司徒」,「掌管門人、弟子等小人物也」,都是老師的角色。許靖是個有德的人,所以封作這樣的榮譽三公職。

《三國志.許靖傳》收錄了劉備稱帝時封許靖為司徒的公文:「朕獲奉洪業,君臨萬國,夙宵惶惶,懼不能綏。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寬。君其勖哉!秉德無怠,稱朕意焉。」這裡的五品、五教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樣的倫理道德。以上只有四教,第五教似乎是把父慈拆成父義、母慈,但父為什麼要對子講義?

在北方政權魏晉,太傅的階級通常比司徒更高,但是在蜀漢許靖卻是從太傅「升」到司徒。原因可能是蜀漢必須承襲東漢制度,而東漢的三公為「大司馬(太尉)、司徒、司空」,沒有太傅,所以劉備必須把許靖改拜為司徒。而劉備以漢中王、大司馬的身份拜許靖為太傅,不知是否「太超過」了。


圖 04.01. 蜀漢第一秩等的丞相、三公、大將軍的軍、政權劃分。

開府

第一秩等雖然已經位極人臣,權傾天下的大臣還可能得到進一步的殊榮-「開府」。「府」是私人的行政團隊,因為權力太大,必須找一群人來共同負擔,以致於「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都是家事」。丞相開的府是丞相府,三公開的府是公府,大將軍開的府是大將軍府。府中的府吏就是「嫡系人馬」,秩等不高,但是接近權力中心,前途不可限量。諸葛亮<出師表>中有:「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可見當時丞相府的地位之高,相府可和皇宮相提並論。

蜀漢前後開府的人只有四位,第一是丞相諸葛亮、第二是大將軍(後為大司馬)蔣琬、第三是大將軍費禕。姜維雖然是大將軍,卻致力軍事,不管政事,不曾開府。許靖的三公是榮譽職,也沒有開府的記載。而後期輔政的衛將軍諸葛瞻、輔國大將軍董厥等的秩等在中二千石,更沒有地位開府。第四個開過府的人是劉備本人。當劉備在214年入主成都,名義上還只是左將軍的時候,史上便記載了他的左將軍府吏。或許是因為當時的劉備名義上「行大司馬事」,所以可以比照三公開府。但當劉備在219年正式拜大司馬、封漢中王的時候,他原本的府吏又紛紛出任中央官職。《三國志》只記載了一位劉備在219年之後的府吏-大司馬屬殷純,可見劉備的確開了大司馬府。三國演義裡誤植殷純為「大司馬」,差一個「屬」字,從百石小吏一口氣升了十四級,成為三公級大員!另外劉備在約220年時還有一個主簿雍茂勸他不要稱帝。但不確定雍茂是大司馬府的主簿,還是益州州府的主簿。

還要注意的是,將軍府與將軍統領的軍隊是兩個完全不同集團。以後會專文介紹軍隊的編制。

現以功能最完備的諸葛亮丞相府為例,將府吏介紹如下:


圖 04.02. 蜀漢諸葛亮丞相府的編制。

府吏大約可分為以下五個大類:

(1)代理
  • 署府事。開府人領軍出征,因事因病請長假的時候,通常會找指定一個或多個代理人「署府事」。署府事的人原職的來源很廣,可能本來就是府吏,也可能是借用國家其他粗壯的棟樑,秩等可高可低。左將軍劉備也曾以軍師將軍(約二千石)諸葛亮與掌軍中郎將(約比二千石)董和共署府事。曾經給諸葛亮署府事的人員前後計有張裔、楊儀、蔣琬、李嚴。前三人都是參軍(約六百石),而李嚴當時已經是驃騎將軍(中二千石)。蔣琬任大司馬的時候曾以不識字但性格沉穩的安漢將軍(約二千石)王平署府事。
(2)副手

府吏中的副手有文、武兩類。文吏的副手叫「長史」,武吏的副手叫「司馬」。(司馬姓的始自周朝。同司徒、司空、司寇一樣屬於六卿,位在三公之下。)
  • 長史(秩千石,比長官低四個秩等)。統府中諸事。劉備時期先後聘用許靖(在拜為太傅之前)、孟達(在反叛降魏之前)為長史。諸葛亮先後聘用王連、向朗、楊儀為長史。長史有時叫「留府長史」,功能和上面「署府事」相同,都是大員不在時的「臨時代辦」。在諸葛亮的北伐後期,蔣琬便是丞相府留府長史。
  • 司馬(秩千石)。掌軍事。嚴格說起來不能算進行政性質的府吏,而是統領軍隊的副手。所以即使不開府的將軍也配有司馬。劉備平蜀後聘請劉璋的姻親,蜀中勢力龐大的龐羲為司馬。諸葛亮北伐時曾以魏延、費禕為司馬。蔣琬曾用姜維為司馬。
蜀漢最有名的一對府吏副手莫過於丞相府長史楊儀與司馬魏延。這兩個人二人水火不容,雖然魏延後來因功自府吏封將軍,還是與楊儀不共戴天。諸葛亮一死他們就鬧翻了。

(3)高級參謀

府吏中還有高級參謀「參軍」或「從事中郎」,以及相當於今日秘書的「主簿」。
  • 參軍。按文意是隨軍打仗的軍事參謀,但時常因為「留府署府事」而參不了軍。諸葛亮的丞相府中前後有許多參軍。大將軍府的參謀不稱參軍,而改稱「從事中郎」,秩六百石。因此參軍的秩等也應是「六百石」。參軍之所以改名「從事中郎」或許是因為軍隊中已有參軍一職。(「從事中郎」在以後介紹地方官吏時還會出現。)
  • 主簿。相當於今日的秘書,參與機密。主簿也叫「黃閣主簿」,因為漢代公府中的廳門是黃色的。(宮中有「黃門」侍郎,因為宮門也是黃色。)秩「比二千石」的司隸校尉主簿的秩等是「六百石」,所以三公、大將軍府的主簿可能也是六百石或更高一級。宗預曾先任主簿,再遷參軍,所以參軍的地位應該比主簿高一點。諸葛亮曾稱讚另一位主簿胡濟對自己「數有諫止」,和崔州平、徐庶、董和並列為直言的好友、同事。
主簿這個職位很常見,公家機關的首長身邊都有一位。就像今日的總統、總理有秘書,各部部長有秘書,各省省長也有秘書。在蜀漢,公府外的主簿還有州府主簿、郡府主簿。
    (4)諸曹掾、曹屬

    今日的行政院、國務院下有諸部,而私人的行政院、國務院「府」下有諸「曹」。《後漢書.百官志》記載的太尉府諸曹有倉曹(倉庫)、奏曹(奏議)、金曹(貨幣、鹽鐵)、決曹(判定罪法)、辭曹(公文)、法曹(不是法律,而是傳遞公文的郵驛站)、尉曹(轉運軍士)、賊曹(打擊犯罪)、兵曹(兵事)等。

    值得注意的是尚書台中也有諸曹,與公府裡的諸曹功能有許多重疊。而因為蜀漢的丞相、大司馬、大將軍在掌政權的時候都經由「錄尚書事」,因此蜀漢公府中的諸曹規模應該較小,行政的諸曹只設置在尚書。《三國志》中記載的公府曹只有東曹、西曹、兵曹、倉曹四種,與行政都沒有關係。

    曹的長官叫「掾」(Yuan4)。掾,「憑藉(緣)於手」也,也就是「助手」。曹掾管理曹屬。「曹掾」也可簡稱叫「掾」,「曹屬」簡稱叫「屬」。以前在研究(3)時提過,許多公務員的職稱都省略了「史」(記錄)這個字。所以有時曹掾也叫「曹掾史」或「掾史」;曹屬也叫「曹屬史」或「屬史」。
    • 東曹掾、西曹掾。諸曹中以管人事遷徙的東、西曹為最重要。東曹管外,負責國家秩二千石高級官員(太守、中高級軍官等)大員的任免。西曹管內,負責府吏的升降。要注意公府的諸曹裡沒有「功曹」,因為功曹的地位已經給東、西曹取代。東、西曹掾秩「比四百石」,比起上面副手級的長史、司馬又降了四級。隨然東曹掾的秩等比主簿低,其重要性似乎高於主簿。諸葛亮曾特別稱贊主簿楊顒(Yong2)擅長推舉人才,因此將他調任為東曹掾。
      • 其他諸曹掾。秩等「三百石」。如倉曹(倉庫)與兵曹(兵事)。
      • 曹屬。無論在哪一曹,曹屬都是秩等「百石」的辦事小吏,開府人可以自行聘用,不須上報。
      (5)諸令史、御屬

      相對於各部辦公的曹掾與曹屬,公府中還有另一群常見的人叫「令史」與「御屬」。上述的每一曹都設有一個令史,負責管理該曹的文書。
      • 令史。令史的秩等在百石左右。除了剛才講到諸曹下的令史,還有幾個有特別功能的令史:門令史(管府門)、閣下令史(管府中威儀,估計是大喊「升堂,威武」的那位)、記室令史(私人上表的書記)。在諸葛亮時代還有一個「門下督」馬忠,或許和門令史、閣下令史的功能差不多。 
      •  御屬。令史下面還有「御屬」,秩等大約就是最低的「斗食」、「佐史」級。基層的抄書、搬書員工。
      府吏總數

      公府的規模通常在百人以下。《後漢書.百官志》記載太尉有長史一人,掾史屬二十四人,御屬二十三人,總數不到五十人。有趣的是這個太尉既沒有掌軍事的司馬,也沒有軍事參謀性質的主簿、參軍。所以這個太尉應該是不必打仗的。《後漢書.百官志》又記載大將軍則有長史、司馬一人,從事中郎二人,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屬三十一人,外加官騎三十人及吹鼓手,總共接近一百人。因為大將軍是軍職,所以設了司馬和等同參軍的從事中郎,另外還有私人的交通管制專用車隊與喇叭手,十分風光。

      以下是蜀漢所有曾任府吏的人物列表:

      表 04.02. 史上記載的蜀漢府吏一覽。
      開府人 府名 府職擔任者時間(年)府職擔任者時間(年)
      劉備 左將軍
      大司馬
      署府事諸葛亮
      董和
      214-221
      214-?





      長史
      許靖
      孟達
      214-219
      219



      司馬 龐羲 214-?

      主簿 雍茂 約220




      曹掾劉巴(西曹)
      楊儀(兵曹)
      馬良
      214-219
      214-219
      214-?
      曹屬馬勳
      殷純
      214-?
      ?-220-?
      諸葛亮 丞相 署府事張裔
      楊儀
      蔣琬
      李嚴
      223-?
      225-227
      227-230
      230-231





      長史 王連
      向朗
      楊儀
      223-225
      225-228
      230-234
      留府長史張裔
      蔣琬
      227-230
      230-234



      司馬魏延
      費禕
      227-230
      ?-234





      參軍張裔
      馬謖
      廖化
      楊儀
      費禕
      王平
      李邈
      宗預
      姚伷
      馬齊
      223-227
      223-228
      223-?
      225-230
      227-?
      228-?
      228-234
      約230-234
      ?-234
      ?-234
      留府參軍楊儀
      馬謖
      蔣琬
      馬忠
      225
      225
      227-230
      230-233


      主簿胡濟
      楊顒
      宗預
      董厥
      223-?
      ?
      約227
      約230





      曹掾 李邵(西曹)
      蔣琬(東曹)
      楊顒(東曹)
      姚伷
      姜維(倉曹)
      馬齊
      223-225
      223-227
      ?
      227-?
      228-231
      約230-?
      曹屬董恢224-?


      令史
      董厥
      賴厷(西曹)
      霍弋(記室)
      馬忠(府/門下督)
      223-?
      227-?
      227-?
      223-225



      蔣琬 大將軍
      大司馬
      署府事王平238-?




      司馬
      杜祺
      李福
      姜維
      約237
      238
      239-242





      曹掾楊戲(東曹)238-?


      費禕 大將軍
      主簿李密約253



      蜀漢公務員四萬,能在諸葛亮丞相府服務的只有一百人不到。因此能接到丞相簽名的聘書,哪怕只是百石的開關門令史,也該是很光榮的事啊!而我們可以發現蜀漢在諸葛亮身後的棟樑大員們:蔣琬、費禕、姜維、廖化、宗預、胡濟、董厥,一個個都曾經是諸葛亮的府吏。諸葛亮用過的人,大概就像現在到國外名校鍍了一層金,即使躲在家裡睡覺都有政府聘書主動寄來。當然,這些「丞相幫」的成員或許也會有意無意地彼比提攜,前後接班。而這「丞相幫」中資歷最完整的要算是董厥。當劉禪剛即位,諸葛亮剛開府,董厥只是緲小的丞相府百石令史,後來升到了丞相府主簿,宦海浮沉四十年,終於在蜀漢亡國前兩年熬到真二千石等級的撫國大將軍,與諸葛瞻、樊建同掌國政(掌政了兩年,蜀漢就亡國了)。

      相對於諸葛亮府中明星點點,蔣琬、費禕府中留名青史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因為<陳情表>大出鋒頭的李密曾經是費禕的主簿。或許是因為蔣琬、費禕開的府小、時期短(費禕的大將軍府只開了一年);或許是諸葛亮把好的「一軍」人才都提拔光了,他們除了沿用這些人,自己找的都是乏善可陳的二軍成員;也可能是這些第二、第三代府吏還來不及做什麼大事,值得給青史留名,蜀漢就亡國了。

      李嚴被廢之後,蜀漢掌權的人唯一不屬於「丞相幫」的人只有互為表裡的侍中、尚書令陳祗(Zhi1)和中常侍宦官黃皓。陳祗是費禕(瞎了眼)提拔的人。以後介紹尚書台時再談。

      2010/05/10

      第八九回 圍孤城吳將飾擒縱 料雙敵漢士化吉凶

      背景音樂(可下載):Louis Armstrong - A kiss to build a dream on (2.83Mb)
      之前的故事在這裡:maltzXD.com

      醉人的琴韻聲中、主帥大帳之下,陶璜索性閉上雙眼,享受這難得的平靜。

      在陶璜身前,站著被吳帝孫皓貶出造船的侍中、張紘之孫張尚,還有水師監軍李勖(Xu4)、部將徐存。

      琴聲已息,餘韻繞寨。血腥的戰爭年復一年,平靜的夜晚少之又少;吳軍帥將沉醉在黑夜的寧靜中,久久不發一言。

      陶璜 字世英 行威南將軍、交州刺史事 吳平虜校尉

      丹陽秣陵人,吳國前交州刺史陶基之子。陶璜在歷史上是平定同一時期交州叛亂的主力,封交州牧,經營交州三十年,深得民心,過世的時候舉州號哭,如喪慈親。

      小說裡孫皓登基後,交州發生大規模的民變,交趾太守幾度易主,最後由山越人李統叛吳附漢。孫皓命陶璜為平虜校尉,率二萬建業水師南下,遠征交州。這一路水師在行經夷州西方海峽時遭遇暴風,行蹤成謎,錯失了會合陸路威南將軍、交州刺史薛珝與廣州刺史劉俊軍隊的時機。

      雖然陸路的薛珝、劉俊敗死,陶璜這一路水軍奇兵先摧毀了王濬在九真建造的水師,再夜襲大敗班師回交趾途中的漢軍,一舉逆轉了吳軍交、廣二州的戰局,進圍漢軍在交州的最後基地-交趾城。

      連日奔波,陶璜的睡眠嚴重不足。

      <二月初六 夜>

      「陶將軍!」

      聽見帳外一聲報告,陶璜用力眨了眨眼。原來剛才他閉目過久,恍了神,不知站著睡著了多久。

      只見一將撥開帳幕,跑步上前,原來是交州遠征軍前部督脩則之子,脩允。脩則在合浦大戰隕命,脩允收其殘兵,繼續隨軍出征。陶璜知道脩允誓報父仇,怕他擅自行動誤了事,特命他加入後軍,免得躁進中計。

      「小將何事?」

      「陶將軍,陸路監軍虞汜率五千合浦將士,已到仆水橋前,今夜與中軍隔仆水下寨。」

      「噢…」

      脩允原以為援軍到是個好消息,卻看見陶璜臉上閃過一絲不悅。

      「昨日軍議不是說軍糧不夠一個月了嗎?虞監軍帶了多少糧食來?」

      「虞監軍的兵馬只隨身帶了數日口糧,但另有廣州諸郡數千守軍,專司押解糧草到交趾。」

      「那就好。」

      陶璜鬆了口氣,與諸將出了帳,朝東北望去。


      黑夜裡,數百丈寬的仆水微波盪漾,映射著千百條微弱的月光。對岸數里之外,依稀可見幾許微弱的紅點-那裡便是陶璜屯糧之所,以後軍三千把守。

      原來交趾城的北、東二面為仆水包圍,城北無門,東門大路通向一臨時浮橋,連結仆水東西兩岸。陶璜領大軍在橋西,圍交趾城東、南、西三面,卻把糧穀屯積在東北。這裡南北二面皆有仆水支流,舟船轉運方便,又易於水軍防守。

      張尚、李勖、徐存、脩允等同隨主帥陶璜的視線看去,只見仆水上扁舟棋布,打的盡是自家旗號。東吳素治水軍,就算到了偏遠的交州也是舟船塞江,叫漢軍望河興嘆。

      「陶將軍。」

      侍中張尚一臉疑惑。

      「兵法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如今我軍的數量已超過漢軍的五倍,是否在敵人的援軍趕到之前應并力攻城呢?以免夜長夢多。」

      張尚問完,突然瞄到身旁徐存、李勖鄙視自己的白眼。

      自從被孫皓貶去造船,張尚便日夜研習兵法。這次隨陶璜出征,經歷海上暴風、水戰、夜戰…大大地增長了他的見識。

      「張侍中啊…」

      陶璜面露微笑,「硜硜」兩聲,拍了拍張尚的背,原來張尚在軍中時刻驚懼,不敢脫下厚重的戰甲。

      「為將者必須活用兵法,不可墨守成規。漢軍的連弩天下無雙,交趾城幅不廣,而牆高六丈餘,強攻大約要十倍的兵力才有把握取勝。而交趾城北無門,我軍以現今的優勢兵力足以包圍東、南、西三面。所以這『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在交趾城卻要改為『五則圍之,十則攻之』。」

      「啊…」

      紙上談兵的皇帝近侍慚愧地低下頭。

      「再說,漢軍糧穀皆為我軍燒盡,糧盡只在數日之間。而交趾城去南中一千餘里,漢軍大敗的消息想必才傳回南中不久,援軍再快,也要十日半個月才能到。我軍待彼數日後糧盡,棄城出逃,既失了城池防禦,三軍亦無戰心,便可於城外原野上擊破。何必心急硬攻,白白折損數千將士的性命?」

      「多謝陶將軍教誨。」

      張尚對眼前體恤士卒的仁將恭敬地行了個彎腰大禮。

      「陶將軍如此仔細,漢軍再怎麼狡詐,也只能枯坐愁城。」

      脩允抱拳,更朝陶璜走進一步。

      「屆時請轉小將為前部校尉,在平原上將他們殺個血流成河!」

      「嗯。呵呵。」

      陶璜也拍了拍脩允的肩。

      「很好。但守護輜重糧穀也是重責大任,在漢軍糧盡前,這才是首要之務…啊!

      突然,陶璜雙眼圓睜,慘叫聲中倒退一步…眾將校都嚇了一跳。

      「廣州運糧軍士取哪條道而來?」

      眾將面面相覷,沒人知道答案。

      「運糧軍若被漢軍半路截了一支,混作我軍進了屯糧處,一把火燒下來,便要前功盡棄啊!」

      「啊…」

      張尚等人一聽,全身寒毛直豎。

      陶璜急急看向東方…原本應該是烏黑的糧屯果然亮成一片!

      原來是一張沒鬍子的臉。

      「不用擔心!」

      不知何時,幾個鐵甲將軍的身後已經站了一個書生打扮的人。

      「原來是虞監軍。呼…」陶璜重重地吐了口氣。

      虞汜(Si4) 字世洪 吳監軍

      南海(今廣州)人,東吳高士虞翻之子。虞翻被孫權貶到交州後,致力於著作講學,有門徒數百。虞翻共有十一個兒子,以四子虞汜最有名。虞汜長在交州,在父親虞翻過世後回到建業,幫助鞏固了新帝孫休的統治。史上的虞汜受孫皓命參與平定交州叛亂,又討平扶嚴海賊,官至交州刺史、冠軍將軍。

      小說里的虞汜與史實相同,以監軍的身份參加交州平叛。而在薛珝,劉俊相繼敗死後,虞汜成為廣州殘餘吳軍的指揮。

      原來虞汜軍至仆水東岸,眼見收復交趾故里在望,難掩心中興奮,等不及陶璜出帳迎接,便自引數騎,輕裝前來中軍見陶璜。

      「陶將軍與各位請寬心。雖然陶將軍指揮的建業艨艟給破壞了,廣州諸郡尚有鬥艦、走舸數百,可供調用。在下深明糧穀的重要,特以廣州水軍經交州海岸、仆水運糧。而廣州產糧甚多,足可支撐三萬將士一季有餘。」

      虞汜邊說,邊露出自得的笑容。一陣微風吹來,掀動虞汜衣角三摺,果然有乃父虞翻名士之風。

      「漢軍無舟船,而虞監軍以水路運糧,太好了。」

      「萬無一失了。」

      虞汜原本以為陶璜要大大地嘉獎他,卻只見他輕輕地點了幾下頭。
      「嗯。」

      「多謝虞監軍思慮周密,但還是別輕敵的好。陶將軍已經連續三個晚上巡營至深夜,就是怕漢軍劫寨。」

      張尚日夜跟在陶璜身邊,因此非常了解主帥的辛苦。

      「陶將軍大可放心睡一夜好覺。在下與漢軍在合浦打過一場惡戰,頗知道他們虛實。守城的漢軍絕非什麼三頭六臂的天兵天將,只是靠謀略、戰術、和偶爾來一次的好運取勝。如今他們損兵折將,主帥霍弋和副將楊稷、毛炅都死了,絕無先前的戰力。」

      「虞監軍啊,戰略正如下棋一樣,如果對手永遠料到我等的下一步、下兩步,豈不要任他宰割?」

      虞汜給了張尚一個「你打過幾仗?」的白眼。

      「張侍中,這個諸葛果再有謀略,漢軍現在已是弱弩之末,還沒碰到魯縞就掉到地上,正像四十年前關羽敗走麥城。當年潘璋能捉關羽,今日我等何不能擒諸葛果?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張尚答不上話。

      「唔…」

      陶璜思索著虞汜的比喻。

      交趾城中諸葛果的謀略自然遠優於當年敗走麥城的關羽。僅管眼下情勢一片大好,二州吳軍的主帥深怕自己一旦鬆懈,就要賠上近在咫尺的勝利。

      「既然交趾城可比麥城,我等何不效法潘璋擒殺關羽父子,埋伏於敗軍必經之路?」

      時刻不忘復仇的脩允目露凶光。

      「的確,在下有一計,可使陶將軍大獲全勝,漢軍卻一人一騎也不放回南中。」

      「說吧。」

      陶璜對虞汜的機智頗有耳聞,或許他有什麼自己沒料到的好計?

      「在下長於交州,年少時遊歷四方,十分熟悉交州的山川地形。由交趾城回南中是千里重山疊巒,一峰高過一峰,唯有仆水河谷南岸地勢較緩,自古便是自交州至南中的行軍要道。這次漢軍由南中至交州,走的也是仆水。」

      陶璜微微地點頭。他是前交州刺史的兒子,這一點地理基本常識他自然知道。

      「也就是說,漢軍若不想餓死在崇山峻嶺之下,必取魚蝦豐富的仆水道撤回南中。我等只須引一偏軍,建造防禦工事,塞住仆水要道,令漢軍前進不得,而陶將軍待漢軍棄城出逃,自引大軍在後驅趕,待漢軍進入河谷,便插翅難飛啦!」

      「啊…」

      張尚、李勖、徐存、脩允等忍不住齊聲讚嘆。孫皓派陶璜、虞汜來交州,憑藉的正是他們的地理知識上的優勢。

      「此計雖好,卻必須讓漢軍心甘情願地全軍一同行動,走這條大路來。當時關羽出奔麥城,身邊只帶了十餘騎。其餘的將士星散,無法一網打盡,像之後蜀漢的車騎將軍廖化,便是當年的漏網之魚。」

      「這事容易。陶將軍只須給他們一個可以全軍安全撤退的假象…」

      虞汜上前一步,把嘴靠到陶璜耳朵旁邊。

      「將軍可聚集重兵於東門,卻在城西賣幾個破綻,放漢軍星夜棄城突圍而去,沿路再以騎兵輪番騷擾驅趕,不給他們解散的機會…」

      「嗯…」

      就在諸將好奇虞汜密計內容的同時,陶璜陷入了深思。

      漢軍擅謀,真的會落入這個「欲擒故縱,聲東放西」的圈套嗎?就算他們出城了,又真的會取道仆水嗎?南中的援軍如果來了,會不會打亂他們的計算?如果他們按兵不動,繼續三面圍城,漢軍會不會吃馬、吃人,死撐到南中援軍來?

      陶璜的心中盤算著太多的可能性,一時也無法準確地分析時局,做出精確的判斷。

      突然,脩允「嘩」一聲跪在陶璜身前。

      「將軍,請派小將前往仆水山道,絕不放漢軍一人一騎過去!」

      陶璜看了看左右,只見張尚、李勖、徐存三人紛紛點頭,顯然在贊許自告奮勇的脩允,一副「如此最好」的表情。

      「陶將軍,守仆水還有一個大大的要緊處,就是堵住南中的援軍。如果不守,到時候援軍進入平原,我軍數量的優勢可就…」

      虞汜欲言又止,巧妙地推薦自己的妙計。

      「啊啊,虞監軍說得是。」

      「請陶將軍下令吧!」

      陶璜一來知道虞汜說得有理,二來禁不住眾將的催促,終於下定了決心。

      「好!既然此計為虞監軍所出,就令虞監軍率領已到的廣州軍五千,和副將脩允領本部兵馬三千,今夜趁黑出發,自北岸繞路過去,切勿給交趾守軍察覺。軍機大事,請虞監軍謹慎為上。我自分部曲把守軍糧!」

      「是!」

      「請陶將軍放心吧!在下帶上了許多輕舟走舸,與脩小將沿仆水北上,只須三日便能到谷口,就地準備石材、木料,再數日便可完成防禦工事。不管是敗軍還是援軍,一個也不放過!」

      虞汜與脩允領命,在餘下眾將羨慕的目光下,大跨步地出帳準備去了。

      「監軍李勖,明日分一半城西守軍來城東,多設旗幟,與我同造衝車、雲梯!漢軍若棄城出逃,不必死戰,可放他們過去,但要立刻報告!」

      「得令!」

      「牙門將徐存,命你領二千騎兵,若漢軍若棄城出逃,盡可往來騷擾,務要逼他們沿仆水邊撤退!」

      「遵命!」

      二將滿心欣喜地領命去了。

      「侍中張尚!」

      「啊!」

      張尚想不到自己也有任務,嚇了一跳。

      「你點中軍三千軍士去守糧,代替脩允!」

      「是!」

      張尚深吸一口氣,抖擻精神。一想到看守糧穀的重責大任落在自己肩上,他興奮地微微顫抖。

      這一夜,陶璜終於可以好好睡一覺了。

      有趣的是,吳軍大造攻城器,表面上卻正好應了張尚一開始建議的「五倍則攻之」。

      虛虛實實,只待高人參透玄機。


      ※ ※ ※ ※

      同時,在交趾東牆上…

      ※ ※ ※ ※


      偶放眼望去,只見井然有序的陣營。陶璜是個將材。

      中軍大帳已經縮得像一隻螞蟻,螞蟻前面似乎有幾粒沙子在動…不知哪個才是陶璜?

      而江水千百舟船之後似乎有一大群不協調的黑影,難道是吳狗的廣州援軍到了?

      茂子他娘…真要給她料中了嗎?

      就算料中了,偶們在平原上,擋得住陶璜五倍軍力的三日猛攻嗎?

      「嗚呼!」羽扇綸巾的朵思藏龍慘叫一聲,打斷了偶的思考。

      嚴暉 字燈暉 大漢參軍

      山越第一軍師,「山越獨立之父」,以「民族團結」的口號凝聚了山越諸部落在「山越之子」陳水南旗下,武裝對抗外來的東吳政權。嚴暉之所以憎恨東吳入骨,是因為他的祖父嚴輿出使孫策要求和平共治時,被狂妄的孫策於眾將面前虐殺。

      靠著嚴暉的計謀,山越軍於四明谷大敗吳帝孫休,進逼吳都建業,聲勢達到頂峰。但他們緊接著中了孫皓君臣的離間,在攻入建業時分為兩派自相殘殺,又遭趕到的陸抗、文鴦軍圍勦,而在建業城大火中被完全殲滅。幸運的嚴暉找到當日在建業使館的諸葛茂等,成功脫逃。而山越人自此被吳軍趕盡殺絕,近十萬人南遷到交州,造成這一波的交州動亂。

      嚴暉本是心狠手辣、厚顏無恥的政客,吹牛不打草稿,騙死人不償命。但自從山越兵敗後,他受到諸葛茂、嵇縈等比較有良心的新朋友的影響,自期改過自新,以誠待人。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嚴暉還是時常露一手他煽動民眾的本領…

      「嚴軍師說得有理,敵人深怕我大南十萬援軍趕到,近日必定攻城!況且兵法有云:『五倍攻之』,現在吳軍數量也大約是我們的五倍啊!」

      「偶常聽說藏龍丞相熟讀兵法,果然如此。諸葛軍師說,吳軍如果攻城,偶們必定防守不住啊!」

      「那怎麼辦?!唉!」

      「所以請丞相盡快通知大南將士,明日巳時在郡府議事廳召開緊急會議。請務必與大南王、大司馬,乃至所有六百石以上的軍校準時出席。」

      「好!在下今夜就去告訴他們!」

      「啊…今夜不是丞相值班守東牆嗎?喂﹏」

      朵思藏龍早飛奔下城去了。

      偶倒是挺喜歡這個老實人…特別當他的嘆息聲與慘叫聲不能騷擾偶的耳朵的時候。

      「我說的是…我決定要寫故事,寫我們的故事…寫完這個世界的故事。」
      「我們的故事呀?」

      噢…不遠處還有一對偶認識的狗男女肉麻地靠在一起。

      啊…東北方那點點星火密集處,肯定是東吳的屯糧地。

      有沒有辦法燒它呢?要怎麼混過大江上的重重水軍呢?

      嗯…西北的仆水便是偶們的歸路。偶躲過了建業一劫,躲不躲得過交州呢?偶還能見到那些倭國人嗎?

      如果一切都如茂子他娘所料,吳狗廣州的糧兵一到,大行動就會開始…

      就在今夜了吧?

      如果換作偶是他們,也要和陶璜做出一樣的決定吧?

      唯一不同的,是偶能不能更早下判斷。戰場上,差一日就可能勝負逆轉。

      這就是為什麼茂子他娘厲害吧?她早在十日之前便做了安排。

      她活在十日後的未來。

      「喔﹏」

      那個惡婆娘的歌總算唱完了,偶也打了個大呵欠。

      「唱得真好﹏每天都唱給我聽,好嗎?」
      「嗯﹏茂子隨時想聽就告訴我﹏」

      明日還有得忙,偶還是趁沒起雞皮疙瘩之前,趕快下去休息吧。

      ※ ※ ※ ※

      嚴暉走下城牆,經過一口井,井邊有三個衛士,正從井底拉起一個全身溼漉漉的黑衣人。

      嚴暉向他們說了句「辛苦了」

      ※ ※ ※ ※

      <次日 二月初七 巳時>

      敲鋸聲打破了早晨的寧靜。交趾城的守軍擁入一間間空廢的民宅,連地板都拆得一乾二淨。城中心已經成為一座巨型的木工造坊…

      晚冬的朝陽斜照進牆上的小窗,一個中年婦人氣定神閒地坐在上首陰涼處,緩緩搖著羽扇,蓆前只坐了一胖一矮二人。所有閒雜人等都給隔在密室之外,他們肯定有要事商議。

      諸葛果(217年生)使持節 行中軍師 大漢太學博士

      漢丞相諸葛亮之女,隱居於成都朝真觀。三年前,近五十歲的諸葛果帶領養子諸葛茂、養女諸葛玉出觀,摩天嶺火燒鄧艾,五丈原雪埋司馬昭,長安城夜算陳騫,千里錦囊壺關降晉,計策都出自諸葛果。

      王含 鄧良 情報負責人

      諸葛亮先後有長史王連、向朗、楊儀,主簿胡濟、宗預、董厥為心腹參謀,而諸葛果不開府,卻也有王含、鄧良二人為左右手。這二人與他們不公開的手下專職刺探情報,經手的資料都是最高機密。竊聽別人的私房話、拆別人的私信都是他們的例行公事;化妝成老百姓、偽裝成敵軍只是他們的家常便飯。當然,大漢官方始終否認這個情報局的存在。

      肥胖的王含本在漢中監軍,膽子小卻心眼細,不喜歡吃苦卻耐得住操勞,受到諸葛果的賞識。矮小的鄧良是前大漢車騎將軍鄧芝之子,襲爵揚武亭侯,本是尚書臺左選曹侍郎,轉駙馬都尉,又給王含挑中,成為情報局的副手。漢軍仍以他們的原職監軍、都尉稱呼二人。

      「鄧都尉,有大南兀將軍的消息了嗎?」

      「信使昨夜潛回,已把計策帶到兀將軍處。兀將軍發興古郡三千精兵,日夜兼程,順溪谷小路而下。只須再二日,最遲是初九早上,兀將軍便能抵達預定地點。」

      諸葛果聞風不動,羽扇搖晃的節奏也一點沒變。

      「很好。請鄧侯與他們保持連繫。一旦與敵人接觸,速速回報戰果。」

      「是。」

      鄧良說「信使已潛回」,但吳軍包圍了交趾城,信使是怎麼「潛回」的呢?原來漢軍的這些信使都識水性,趁黑夜自吳軍不圍的城北黑衣潛水渡江,只以麥管浮在水上呼吸,是名符其實的「潛回」。信使上岸後,再以臨時挖掘的地道入城。

      這個地道的入口萬分隱密,就連城中的出口都還以舊磚砌了一口井作掩護-正是嚴暉昨夜經過的那口井。衛士們拉上來全身濕透的黑衣人,正是信使。

      「王監軍,昨日開始扣軍糧,一日吃一頓,這事下面的反應如何?」

      「呃…與預想的一樣,士卒多有不滿。但經過我們的工作人員居中協調,底下已經形成共識,要在餓死之前,飽餐一頓,棄城殺出去拼命。這事已經故意傳給避難出城的交趾城百姓知道,想必此刻陶璜也知道了。」

      原來王含故意開放交趾百姓避難出城,卻故意安排手下在城門口高聲談論棄城殺出的計畫。陶璜如果盤問百姓城中狀況,自然就會知道漢軍棄城的意圖。

      「王監軍做得漂亮。如此便一切如陶璜所料啊…」

      隨著鄧良的大力稱讚,諸葛果也對王含微微點頭。他不愧是吃這行飯的人。

      「兵糧還夠吃多久?」

      「算進去棄城前的飽餐,和棄城後作戰將士的需求,存糧應該還能支撐五日,吃到二月十二。援軍差不多就這時候到吧?」

      「很好。」

      「但小的有個疑問…」

      諸葛果數了數王含額頭上冒出的汗珠,不知是交趾天氣熱,還是內心緊張。

      「援軍只來了三千,夠嗎?」

      「唔…下官以為,如果調動建寧、永昌二郡軍隊,交趾城早已破了多時。兵貴神速,所以軍師只調動距離最近的興古郡精兵。」

      諸葛果也對鄧良點了點頭。

      「那何不請南中發大軍,在後接應?」

      「大將軍在荊州,把全益州的剩餘糧草調動,運去了江陵。」

      「啊…我忘了。」 

      王含慚愧地抹去了額上的汗水。距離收成還有好幾個月,便是興古郡的援軍也帶不足一個月之糧。

      「不能久戰,只有一次機會嗎?」

      「對。」

      王含又出汗了。

      就在這時,鄧良自袖中取出一張平凡無奇的地圖,在王含面前展平。


      王含只見地圖上畫了交州山川地形,和幾個特別註明的日期與地點。鄧良一支手指押在「交趾」二字上。

      「今日是二月初七。正如城牆上偵察兵所報,吳軍減兵西圍,增兵東圍,還誇張地在城東監造雲梯等攻城器具。」

      鄧良說完,手指轉向西北,沿著仆水前進,停在一個紅色的交叉上,旁邊小字注明了「二月九日」。

      「昨夜山越嚴軍師回報,廣州援軍已到仆水橋東。但今朝卻不見其蹤影,估計已經水陸並進,往仆水上游去了。僅管如此,兀凹骨將軍仍會早他一日至半日到達。」

      「呼。真險,就差了半日。」王含又擦了擦汗。

      只見鄧良手指再回東南,卻又指向了交趾西方不遠的一個黑色交叉記號處。

      「待兀將軍的戰報傳來,我軍飽餐,由城西殺出,以戰車、長槍陣掩護輜重傷病,且戰且走,來到這裡。引陶璜進入新的埋伏地點,與兀將軍前後夾攻…」

      鄧良報告完戰略,臉上浮現一絲不安。

      「軍師,萬一陶璜追得太猛怎麼辦?」

      「我們的行動一切都如吳軍所料,他們只想趕我們落入圈套,沒有理由放棄計畫。」

      「但…援軍人少,就算前後夾攻,也不見得打得退吳軍。」

      「所以才要搶他們的船去燒…」

      「噓!」

      警覺的王含突然大噓一聲,鄧良一把抓起地圖,塞回袖中!

      原來王含聽見議事廳外有人說話的聲音,急忙制止鄧良再說下去。

      果然是天生吃這行飯的人。

      「各位請稍待,讓偶進去通報軍師。」

      只聽見議事廳外人聲嘈雜,一個拿把破羽扇的人通過層層衛士,走到了密室門口。

      「偶已經把大南人請來了。」

      ※ ※ ※ ※

      這個大南王起得晚又動作慢,讓偶足足在外面站了一個時辰…

      「大南王孟不息到﹏」

      隨著脩行小吏一聲通報,議事廳魚貫湧入數十人,自大南王孟不息、藏龍丞相、臥虎大司馬之下,盡是大南將校。其中朵思臥虎率數百大南刀斧手,在那一夜的火場中縱橫血戰,身負重傷,因此還躺在擔架上。只聽得三兄弟有說有笑: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四海用兵,奪人黃金!」

      「撤換君王,樹我親信!抗天威者,邪惡陣營也!大南帝國萬歲!…呃…」

      孟不息的思路跟不上話鋒,接不下去了。

      大南琊琅三結義

      大南人受諸葛亮漢化政策的影響,既百般崇拜諸葛亮的忠誠,又萬分景仰劉關張的義氣,紛紛以結義 兄弟相稱。中間又以大南國君、丞相、大司馬這一組最為出名。大南國古名「夜郎」,但自從「夜郎自大」這個不體面的典故傳出去之後,已經正式改名為諧音的 「琊琅」國,因為諸葛氏的祖籍在「琅琊」郡。經過炎興三年峨嵋山論戰,大南與蜀漢化敵為友,合併為一。

      孟不息 大南王
      南中夷帥之首孟獲之孫,世襲王位。常懷吞併天下之志,但天資不佳,常鬧笑話。
      朵思藏龍 大南丞相
      朵思大王之孫,是孟不息小時的玩伴。讀書破萬卷,做事努力認真,感性有餘,智謀全無。
      朵思臥虎 大南大司馬
      藏龍的孿生弟弟。不似兄長老實認真,時常以政客的口吻狡辯。自幼習武,是三兄弟中唯一能打的。







      轉眼間,大南將校就像太學裡的學生排排坐定。

      「軍師緊急找朕兄弟等,必有要事商議。因此我等又帶來諸部校尉,一同來傾聽軍師教誨…」

      「大王過獎了。」

      真要商議什麼機密,哪會讓你呼朋引伴來聽?

      「家父曾說,智將乃『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制勝』。我等素聞大南人有勇略智謀,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喔哈哈…」

      得到諸葛亮女兒的親口讚美,大南君臣眉開眼笑,連重傷躺在擔架上的大司馬朵思臥虎也忘記了傷痛。

      只見朵思藏龍搖頭晃腦地開口:

      「在下曾和軍師之子諸葛茂打牌,聽他說過一個比喻…」

      「打牌的時候,知道自己手上的牌是小事,知道對手的牌才是大事。只要你估到了對手的牌,就能充份掌握他的心態,避實擊虛,立於不敗之地。」

      這大南丞相毫無心機,如果面露喜色,肯定有一手好牌;如果表情如喪考妣,必定握了一手爛牌。所以連牌技這樣爛的茂子都能把他贏個精光。

      「二哥說的是。計謀的精要不在自己,而在料中敵人的心思,搶先一步準備,讓敵人自然落入圈套。」

      「么弟分析得真好。」

      「對,對。」

      「一點也沒錯。」

      大南將校響起一陣熟悉的應和聲,這些馬屁精沒一個有出息。

      嗯…有一個皮黑臉尖的軍校坐在後面角落,他眼神銳利,表情嚴肅,一言不發。以前沒見過他。

      他是誰?是奸細嗎?但奸細都不想引人注意,見人家點頭,他也該努力跟進才對。

      「那麼諸位認為,吳人的心思是什麼?」

      「自然是想要殲滅我們。」

      「想到勝利在即,心情愉快!」

      「想打勝仗,凱旋回國,建立不朽之功,帶劍上天子之階!」

      偶看到茂子他娘的笑容僵硬了。

      偶早摸清楚這些大南人的程度,問他們計是白費功夫。

      「那麼,今日吳軍在城東增兵,大造雲梯、衝車,想必是準備近日攻城。我軍戰力、糧草皆不足,守城想必是一場苦戰。諸位有什麼高見?」

      議事廳中突然一陣尷尬,大南人的眼睛都看在眼前的那塊草蓆上,傾聽議事廳外鋸木頭「嘎吱嘎吱」的聲音。

      偶出場的時機到了。

      「偶有一言,卻怕觸怒各位。」

      「嚴軍師請直言,必不怪罪。」

      「偶們糧草不繼,力戰不敵,弩箭不足,眼下唯一的生路乃是自縛出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嗚呼!」

      「這不是要朕做…無君無父,不忠不義之人?」

      就在這時,躺在擔架上的臥虎大司馬伸出了一支手指…指向了偶!

      「這個山越人一定是吳國派來的奸細,快斬了他!」

      「偶殺的吳狗比你身上的毛還多,吳狗最恨的是偶們山越人啊!偶為了保全你們的性命,情願給吳狗宰割,這是犧牲小偶,完成大偶啊!」

      「原來是么弟誤會了。」

      「各位!」

      肥胖的監軍王含站了起來!

      「連山越嚴軍師都願意犧牲自己,那我等何不趁趁吳軍攻城之前,飽餐一頓,星夜突圍殺出交趾城?」

      「對!殺出城是我們唯一的生路!」

      鄧良也激昂地站起來答腔了。

      突然,那個皮黑臉尖的人站了起來。

      「不可中了吳軍圈套!」

      眾大南將校回頭,注視聲音的來源。

      「吳人知我糧食將盡,豈有強攻之理?陶璜之父是交州刺史,虞汜又在交州長大,這兩人肯定對交趾城瞭若指掌。如果我軍撤退,陶璜、虞汜一定知道在仆水河谷埋伏。正如四十年前關羽父子退走上庸,給潘璋、馬忠攔截了一樣!」

      「不走仆水河谷,有別的路走嗎?」

      「可分散作小股軍力,各自走溪谷小道撤退,或許可以保命。」

      「對!朕怎麼沒想到?!」

      啊,偶看見茂子他娘、王含、鄧良臉色有變!只見偶破扇一揮-

      「無名小校,安敢大放獗詞?!化做小股軍力,豈不是要你家大王任人宰割?!來人啊!快塞住他的嘴,拉到後面去!」

      「喝!」

      四個衛士大步跑進來,口袋裡抓出一團擦臉的抹布,一把塞進了小校的嘴!

      「嗚嗚嗚﹏﹏﹏」

      二人扛臂,二人抬腿,這個黑臉小校在掙扎中給抬出去了。

      好險,差點就被這個黑皮點破了天機,萬一給吳國人聽見就前功盡棄了。

      等一下偶倒要見見這個人。

      「諸位!」

      茂子他娘也站了起來。

      「敵人攻城在即,援軍還在千里之外,現在是我軍危急存亡之秋!只有殺出城外,才有一線生機!」

      大南王孟不息也站了!

      「不成功,便成仁!朕要身先士卒,寧可力盡而亡!」

      「大哥,我們發了誓,要同年同月同日死!讓為弟的在你前面殺敵!」

      「讓為弟的先去!」

      「我先!」

      「屬下誓死保衛國君!」

      「對,我等與吳狗決一死戰!」

      大南人涕淚縱橫,一陣爭先恐後地求死。

      「對,決一死戰!」

      「死戰!死戰!死戰!死戰!死戰!死戰!

      會議室的情緒沸騰了。

      大南人果然好騙,兩下子就煽動他們殺出城死戰了。這下子偶們應該能漂亮地打一仗…

      但是陶璜會聽偶的話嗎?

      ※ ※ ※ ※

      <半個時辰後>

      會議室後方的密室只有一扇開得高高的小窗,連入口都隱藏在屏風之後。

      茂子他娘、王含、鄧良和偶,加上剛剛被抬出去的那個黑臉的小校,才這幾個人就把密室坐滿了。

      小校嘴中的塞的擦臉布已經給拿了出來。

      「委曲你了。介紹一下自己吧?現任何職?」

      「在下乃大南兀凹骨將軍的義子兀霸馬,生父是身毒國人,生母是永昌郡人,現職大南軍侯。本名『芭樂客』,是身毒語『祝福』的意思;而『祝福』在大南土語中則唸作『霸馬』,以此得名。」

      「原來是兀霸馬軍侯。」

      一個將軍統率數部,以校尉領部;一部有數曲,以軍侯領曲;一曲有數屯,以屯長領屯。軍侯在只能算個中級軍官,手下最多管數百人。

      「兀軍侯方才其實正好點到偶軍謀略的精要處。但大廳之下耳目眾多,所以不得不如此,請原諒。」

      「在下衝動妄言,又與軍師同為國謀,受責罰也無悔恨。」

      茂子他娘給了兀軍侯一個讚許的眼神。

      據說以前諸葛亮當朝的時候,有能力的人升官飛快。楊洪原本是李嚴手下的功曹史,而在李嚴還在當太守的時候,楊洪也升到了太守;而楊洪門下書佐何祗,又在楊洪還在當太守的時候也升到了太守。不知道這個兀霸馬會不會昇官呢?

      「敢問軍師,我軍的真正意圖為何?」

      「正要棄城,沿仆水西進,還要故意讓陶璜知道。」

      「難道不怕河谷伏軍塞路嗎?」

      「山谷中的伏軍肯定是有的,而且有兩支。只不過尊君的那一支會早到一日。」

      「啊…」

      兀霸馬恍然大悟,臉色由陰轉晴,卻又立刻由晴轉陰。

      「家父如果能在這麼短時間內趕到,必然是從興古郡發精兵。人數有限…」

      「戰局危急,偶們也沒有別的辦法。」

      忽然兀霸馬臉色再變,嚴肅得叫人坐立不安!他突然對偶們行了個五體投地的大跪禮!

      「若情況危急時,在下一人願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二萬吳軍,使我軍安全撤退!」

      「喔?」

      這兀霸馬是什麼人,有這麼厲害嗎?

      「兩軍廝殺,和談難上加難。軍侯在這方面還是新手,或許需要再累積一點經驗,不要衝動。」

      「我雖然沒有經驗,但我有的是希望!」

      「希望?」

      王含、鄧良互看一眼。

      希望?偶想起了以前替陳水男團結山越的「快樂,希望」口號。能想出這種口號的人…。難道他也是煽動群眾的高手?!


      芭樂客.兀霸馬 大南軍侯

      三十多年前,一個身毒青年在成都太學遊學,與一個永昌郡的女同學擦出愛情的火花,產下一子,命名為身毒語的「祝福」,唸作「芭樂客」。身毒青年回國後,男孩由女方在永昌郡扶養,長大後以優異的能力與口才為兀凹骨將軍認領為養子,改用大南名「霸馬」。

      「談談你的希望吧?」

      兀霸馬眼神霎時充滿了光輝!

      「希望,是四百年前,一群無依無靠的農民,之所以放下鋤鏟,舉起戟槍,對抗秦帝國這個龐然巨物;
      希望,是他們之所以匯集一代之精英,之所以解放四方之百姓,之所以撫平九州之傷痛;
      希望,是他們之所以在戰場上揮灑鮮血!

      希望,是六十年前一個初出茅蘆的隱士,之所以放棄安逸與自由,幫助一個落難的仁義將軍,對抗權傾天下的暴譎;
      希望,是他之所以五次北伐,希望是他的傳人之所以十出漢中;
      希望,是他們之所以在五丈原、在太白山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希望,是在下區區一介南蠻野人,之所以站在這裡,有來自身毒國的生父,來自永昌的生母;
      只因為他們在大漢成都太學巧遇,一個只有在人文匯粹的大漢才可能的巧遇。
      希望,是在下之所以站在這裡,因為我不相信命運是為我們而書,而是由我們所書;
      希望,是由成千上萬,不滿於天下現狀者所書;
      希望,是由成千上萬,有勇氣改造世界者所書!」

      「啪啪啪啪﹏」

      密室內的偶們爆出熱烈的掌聲!

      這個兀霸馬口若懸河,信手捻來就是一篇煽動講稿,正可以當偶的傳人啊!喔不,他的實力可能已經在偶之上;讓他來煽動山越人的話,搞不好能讓他們自願放棄地盤,一個個游泳到夷州,游泳到倭國自願當他們的屬民啊!

      「兀軍侯心懷希望,但是戰場絕非兒戲,有信心說動陶璜嗎?」

      只見兀霸馬喝了一口茶,再次了張開他那張如黃河滔滔不絕之口-

      「你可能要告訴我們,我們只是一群聲音愈喊愈大的叫囂者。
      你可能要告訴我們,我們滿口理想,已經不切實際。
      你可能要告訴我們,我們蓋的是空中樓閣,給的是虛無縹緲的希望。

      但是在大漢這片土地上,從來就沒有希望落空的事!
      我們挑戰過不可能的任務,說我們沒準備好,說我們不應該放手一搏,說我們根本沒這個能力,
      但是一代接一代的大漢子民以他們貫串四百年的精神傳達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訊息-

      我們打退了五路大軍!我們滅了晉!我們能統一天下!我們辦得到!我們辦得到!辦得到!

      「啪啪啪啪﹏」

      聽兀霸馬說完,人人勇氣百倍,雄心萬丈,似乎吳狗旦夕間便要滅亡的樣子!

      但吳狗真會吃他這一套嗎?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嚴軍師,你與吳人有舊仇,出使容易引起吳將誤會。不如由你訓練兀軍侯,改由他出使東吳?」

      「如此最好。兀軍侯潛質甚佳,有偶傳授多年研究吳狗的心得,必然成就大事!」

      「你二人只剩兩日的時間準備,快去吧!順便把我兒茂子叫上,他出使過吳帝孫皓。」

      「謝軍師、參軍提拔!」

      兀霸馬又大拜了一次。偶忽然有個預感,有一天是偶們朝他這樣拜…

      「這是你應得的。」

      看樣子兀霸馬至少要連升三級,才能配上吳軍的主帥陶璜。

      「偶看兀軍侯如此威風,那兀將軍還有沒有其他的養子?」

      「呃…不敢瞞軍師,家中尚有一名大姐,比在下還要威風數倍。」

      「你大姐也是辯士?」

      「她乃祝融夫人族孫女,自幼習武,甚有膽力。這次家父援軍,必會帶她來。」

      「原來是巾幗英雄,一定要替偶們引見。」

      「這…」

      兀霸馬面有難色,不知為何?

      ※ ※ ※ ※

      <二日半後,二月九日深夜>

      百餘走舸停舶在岸,虞汜與脩允的八千吳軍沿仆水上行,愈走山勢愈陡,終於到了一處狹窄河谷。

      脩允憑藉著微弱的星光向上望,只見河谷兩側山勢險峻,盡是隨時崩落的土石坡,只有最上層地勢較緩,長滿了漆黑的茂密林木。這一條行軍山道開在土石坡之底,距離湍急的河水還有十丈,容納不了十人並肩而行。一個不小心,就要滾落仆水,淪為波臣。

      「虞監軍,此處山谷最狹窄,就在此處建立木柵十重吧。」

      「也好。今夜就在此休息。明日一早出發,尋緩坡上山,鋸木為柵。喔啊~」

      虞汜伸了伸腰。經過二日二夜的趕路,將士「噢」一聲累癱於地,有的吃起乾糧、有的捏起腳底。
      總算是佔了這塊險地。

      「監軍,其實只要我們八千人堵在這裡,漢軍便插翅難飛,哪裡還需要什麼木柵呢?」

      「說得也是。我們就擺出十排長槍陣,只要一、二百人便擋得住他數千殘軍!」

      「呵呵呵。」

      二人相視而笑。黑暗中只聽見山谷下的江水「隆隆」地拍打兩岸,濺起數丈高的細小水花。

      「嗯…長槍陣是好,但漢軍弩箭十分厲害,若無掩蔽,必然損失慘重。」

      「也是…陶將軍命我二人謹慎行事。」

      「漢軍若從南中派援軍,應該也會走這條路上過,我軍於此設防,再設弓弩手於山壁上…」

      虞汜背倚山壁,朝上看著山谷之上的密林。

      「哇哈哈哈…!」

      虞汜突然仰天大笑。

      「監軍為何大笑?」

      「方才我心生一計,待漢軍援軍到,我等派出一軍詐敗,引誘漢軍追趕到此狹窄處,一聲砲響,居高臨下放箭,任誰都要給射成蜂窩啦!」

      「唔…好計啊!」脩允不得不佩服虞汜的機智。

      「哇哈哈哈哈!」又是一陣狂笑。

      「虞監軍為何又大笑?」

      「不是脩小將笑的嗎?」

      「不是我啊?」

      「那是誰在笑?」

      「哇哈哈哈…」

      虞汜、脩允仔細一聽,笑聲竟是山谷上傳來!

      「是誰在上面…」

      「啊﹏」

      虞汜、脩允剛開始頭皮發麻,就聽見「砰」一聲巨響!

      眾吳軍急急往山頂望去,只見一條高大的黑影站在山頂,大片伏軍從山頂樹林間鑽出!

      「有埋伏﹏」

      「快退!」

      頃刻間,虞汜聽見了可怕的聲音-漫山遍谷的弩箭從數十丈的山谷上飛插而下!

      「颼颼颼颼颼颼﹏﹏」

      「哇啊啊﹏﹏」

      「嘔﹏」

      吳軍亂作一堆,抱頭鼠竄,不知敵人來者軍勢大小,只見戰友頭上、肩上、背上插箭多少!八千人向下遊奔去,一時內捨身跳水、被擠下水者一排接一排,被射死、踩死者數以百計!正是:河谷險阻人皆曉,精要盡在早一著;謀士伏路效麥城,一山還有一山高!

      「颼颼颼颼颼﹏」

      「哇﹏」

      下回:第九十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