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9

研究人口也過剩

地球人口過剩,同樣反映在學術界。老師的工作是教學生,只要能教(很多)學生有用的東西,就不是浪費。

做研究就不一樣了。

時下大多數的研究是沒用的。社會科學的研究充斥了用肚臍想也知道的廢話。以前大一的時候發現社會學課本上引用了一則報告:學歷愈高,收入就愈高!學生寫作業,如果要講這樣的一句廢話竟然還要放 reference。上次看網站發現一個交通研究,大車與小車對撞,小車受的損傷較高!(我希望這只是統計,他們不會真的花錢買車來撞吧?)研究教育的就更無聊,常常「發現」父母參與子女教育愈多,父母的教育程度愈高,或者父母的社經背景愈高,子女的成績就愈好!據說這還是顯學,有事沒事都來這麼一個發現。

兩個月前看 Nature(我們這一行的頂級期刊)又讓我笑到罵髒話。有人很驚訝地發現登出來的文章愈長,引用的人愈多!竟然還有人為此而驚訝!而他們的意見全部上了 Nature!那篇裡面幾個 PhD 用的理由是五十年前的文章都很短,引用的人還很多。活見鬼咧!那個年代全世界每一年就等這幾個新發現,為以後千千萬萬的研究鋪路,當然引用的人多啊!你要用當時的長文和短文比才知道啊!文章長,裡面的東西多,當然被引用的機會高。

現今教育普及,PhD 多、教授多、做研究的人多,但是沒這麼多好課題讓他們做。真正熱門、有用的東西早就有一狗票的人搶,但只有最強的人搶得到。二線以下,不是大名校、名實驗室,沒有錢買最好的儀器,自然只能做不熱門的東西,才有出好文章、申請經費的希望。其實很多冷題材就算做出來了,也是沒什麼機會被應用、沒什麼人關心的冷知識。因為政府經費很多,這些二線以下的研究室才會想出各種名目來申請一點人人有獎的經費。那麼二線以下的實驗室有多少呢?至少有百分之八十。

好景不常。聽上一代的教授說,在十幾、二十年前,隨便申請什麼都有錢拿。近幾年環境差了,每五個申請者才給一個人錢。研究人才也過剩了。以前當教授很容易,隨便發幾篇文章就可以。現在我們這一行,每十個博士後研究員才一個當上教授,當上教授的平均年齡在三十五歲。(也就是說 PhD 不夠,還要再去博士後研究奮鬥個五年左右。)James Watson 二十五歲做了個 DNA 模型,三十五歲就得諾貝爾獎了。這是 1962 年的事,以今日的要求門檻簡直是作夢。

教授們常說政府現在都不投資研究了。我覺得這個政策大方向是對的!國民教育程度迅速向上提升,高學歷人才數暴增,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實驗室太多,政府的收入根本追不上。但真正可怕的是太多實驗室發的是一百年內也沒有一百人引用的冷文章。要我是政府也少給你們一點經費,讓比較爛的研究計畫拿不到錢。真正有用的研究當然還是給錢,但這些經費早就給大實驗室包了,散戶當然只能吃剩的小錢。

我常回想自己一路發的文章。雖然發的期刊都還不錯,總覺得對人類沒啥貢獻,遠水救不了近火。我 PhD 的研究不算是什麼有用的東西,但因為它很新,有點熱門,就我所知國際上便有四個組競爭,算是我運氣好一點(其實一點也不好,大概別人更差,哈哈)搶先了。我曾想過以後擠進去大實驗室,做很重要的東西,但現下已經有這麼多人擠破頭去做了,我不做別人也會做。做實驗大多是苦功,我也不見得能做得比別人好。不如來做一個能比其他人做得好很多的東西,就是教書啦。

可以想見,當地球資源耗盡,經濟大崩盤的時候(陣痛期已經開始了),沒用的研究也就完全斷流乾涸,連改道都免了。至少那些用肚臍想也知道的廢話研究應該拿不到錢了。

2008/12/17

WebCT 考試

我唸大學的時候還沒有 WebCT,最近為了教書才學著用。簡單地說 WebCT 是網路上的教室空間,老師放各式各樣的教材進去。以前老師上課發講義,後來有了網路,就找個網路空間放講義供學生下載。WebCT 最早就是一個有系統的資料公布處,老師就不必再印發講義、作業,貼小考成績。現在的 WebCT 有許多功能,像課程討論板、email,還有一些小雞肋像行事曆、筆記本等等。

WebCT 最令我感興趣的是它的考試功能-學生自己找個時間上 WebCT 考試。WebCT 考試有以下特點:

(1)無人監考。

WebCT 考試只能用在 open-book 的考試。要學生自己有良心不翻書太不切實際了。我覺得理想的考試都應該要 open-book。學生畢業之後出社會,有什麼東西是他們要關在一個小房間裡單獨做的呢?很多資料都要靠自己另外找、另外學,不如在求學階段就教他們這一套。很多知識背起來速度會快很多,但這並不代表在 open-book 考試裡學生就不用背了。考試有時間限制,對課程知識生疏的學生不見得做得完所有的題目。我十分不喜歡生化考試凡事要學生死背的風氣,更惡劣的是考試上常問背了一點用也沒有的雜碎知識。愛因斯坦說「好奇心能在教育體制下存活真是個奇蹟」,責任都在老師身上。

(2)時間彈性,學生只要準備好了就可以開始考。

WebCT 考試可以設定時間限制,一旦開始考了,學生只有固定時間作答。也可以不設限制,當成作業一樣,規定期限之前交了就行了。我喜歡讓學生自由選擇時間作答。每個學生選的課都不一樣,有的人這三天忙,有的人突然家裡有事要走。與其不停讓學生延考,不如給你一個星期隨你挑時間。順帶一提,現在不管什麼大學期末考,都有很大的機率會碰到火災警鈴大作,有時還被威脅放炸彈。這些學生自知難逃一死,乾脆想辦法阻止考試。WebCT 考試可以避免學生耍這一招,那些十之八九編出來的延考理由不成立!只要有個安全的 WebCT 系統就行了。

(3)電腦閱卷省下老師不少時間。

WebCT 考試適合用在百人以上的大班級。大班級最可怕的是批改作業、考卷所需的時間。在 WebCT 上簡單的問題電腦會自動評分,長篇大論的答案電腦也會自動找關鍵字。不過長篇的答案還是要老師親自看一下,免得關鍵字都有,卻完全放錯地方。另外傳統的考試學生都是手寫。但因為不是每個學生的字都看得懂,常常造成誤判。現在一律打字,改卷又快又精確。不過很多要讓學生畫圖的題目就不能出了。

(4)傳統的小考在課堂上舉行,現在可以讓他們回家做。老師多一點上課時間。

以前我常覺得一門課只有 36 個小時,要準備的東西很多,後來才發現每一節課的東西都可以分成兩、三節課講。有經驗的教授都說一節 50 分鐘的課大概只能用 20 張 power point。我的風格是圖大字大,每張最多放兩、三個概念,所以一節課要用 40 張左右,這樣就有學生反映我教得太快了。在台上教書是為了大部份的學生,教太多他們就頭昏腦脹,跟不上進度,還不如把時間花在復習,講一些有用的例子提起學生的興趣。額外的有用知識就寫在講義裡、出在作業裡,要學生自己練習。考試就只考上課講的簡單東西-光這樣學生就夠東倒西歪的了。

(5)不必再印一疊疊考卷,節約紙張。

(6)老師就算出遠門也可以改考卷。

比較令人擔心的是作弊問題。雖然說 open-book 能有效減少學生求外援的動機(自己翻書就有標準答案),他們還是可以請槍手來考,或者好幾個人一起考,彼此觀摩。這的確是防不了的。不過考試的題目可以出得活一點,盡量不要用很容易抄答案的題型(選擇、是非,幾個字的答案等),題目也要難一點,聽別人亂猜還不如自己看講義來得有把握。

因為改長篇大論很浪費時間,在大班級裡題目的數量就要減低,不能每個概念都照顧到。因為學生作弊的手段更多,或許 WebCT 考試只能當成一個讓學生一路跟上進度的方法,佔總成績的一小部份,卻不能當做主要評量的依據。主要評量還是真人進考場的期末大考,頂多是校方在每個火警拉環旁邊多站著人看著。在小班裡面考試題目就可以千變萬化,出一些靠真功夫的題目,讓學生很難抄答案。作弊被抓到的處罰也要增加,第一次當掉,第二次就退學。而對抗學生作弊最好從根本治起。會作弊的學生常是不作弊就自知會當掉的學生,老師要讓他們隨時跟上進度,對自己的實力有信心…以後再專文討論對抗作弊的招術。

科技就像武器,不同的武器適合不同的目標,也要看用的人功力如何,才知道發揮出多少威力。等我實驗 WebCT 考試一陣子之後再來談談心得。

三十年後的大學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石油被開發得差不多,總產量自近年起已經開始下滑了。可再生的能源(水力、風力、太陽能等)和新能源(如核融合)的發展追不上需求增加的速度。現在地球人口六十七億,還在不停地膨脹。但是根據 wiki 上的各家統計,地球人口大概在三十年以後就會卡在八十多億,漲不上去了。

為什麼漲不上去?因為地球的資源被人類用完了、吃光了。沒有資源就沒有能源、沒有肥料、沒有醫藥,人口從八十多億一路下滑,不知道會滑到幾十億,甚至剩下幾億、幾千萬。我們的知識這麼進步,應該不會死光光。如果把地球比喻作一個人,我們人類就是癌細胞。我們不停地耗用養分,沒有節制地分裂,最後白布一蓋,同歸於盡。我們比癌細胞聰明,會向前看,很可能在玉石俱焚以前會緊急煞車,棄車保帥,斷尾求生。不過看看美國這些大汽車廠的眼光,台上的大佬們似乎不怎麼負責任。

三十年後我們的世界必定是另一番面貌。能源昂貴,工業停擺,農業萎縮,商業崩盤,公司破產,政府裁冗員,全世界大失業、大饑荒、大暴動。搶資源的戰爭打一打應該就會停了-大家都彈盡援絕,搶到的資源很快也被搜括一空。現代西方叫得最大聲的「人權」到時候大概也要給放在一邊。等到很多小孩一生下來就會餓死,最會生的人又盡是程度低的族群,政府才知道一胎化才是有人性,不必讓人生下來卻被折磨死的政策。

地球上從最窮的地方開始倒楣,人口大量游移,往能源多、糧食多的地方擠,擠不過去的只好自生自滅。政府沒財源,沒錢發救濟金,或許要叫失業人口來種公田,好歹養活自己。現在搞高科技的人大半要回家,因為沒人用得起電腦。做生意的人只做小買賣,社會回到工業革命前的人口組成,絕大多數是農民,就在自己家附近種菜,因為遠方的糧食沒油運過來。機器太貴,壞了就不買新的,改用人力。

三十年後的大學是怎樣的呢?政府與家庭沒錢,沒人付得起學費。太平盛世曇花一現,這幾十年一間間冒出來、升級的大學一間間化作泡沫,從最差的開始收攤。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比例從現在的近百分之百一路下跌,倒一間大學就少一間大學的名額。民國初年時一個中學生後面跟著四千個文盲,默默地養著他們。以後不知道會是什麼比例?

諷刺的是,被支持教育改革的家長罵得很慘的「菁英教育」又順應潮流回來了。經過嚴挑細選的、或是家裡捐錢捐得最多的少數才配繼承知識的香火。沒大學唸的青年怎麼辦呢?那時的社會不再需要這麼多高等教育人才,只要不怕吃苦,就有簡單、不需要什麼高等教育的事做,藉以養活自己。

三十年後的大學教授自然要比現在少得多。做研究的教授們,現在為了申請經費每天忙到十一點,那時終於可以休息了,因為學校沒經費,實驗室都可以關門熄燈省電。放眼望去,現在大部份的課題到那時也無關緊要,肯定要無限期暫停。存活下來的大學會重點發展幾個研究項目,只有產量高、項目有用的教授才可以留下來。看樣子我要先學一些到時候有用的東西,不管時局再怎麼艱困還有利用價值,還能給人帶來希望,才不會年紀一大把還被遣散回家。

好消息是,三十年後的大學生平均程度提升,不會像現在一樣頹廢了。我常說教書像做實驗一樣,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成功率,一百個學生坐下面,只有二十個聽進去了。那時候的成功率肯定要高很多了!「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我還挺期待那時的師生互動-不會像現在一樣你好心多教他一些,他還嫌你囉唆哩!

2008/12/16

死纏派學生

開始教書以後,從自己和同事的經驗裡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學生族群,姑且稱他們為「死纏派學生」。這些學生為數不多,一個班上最多一、兩個,大多是女生。

死纏派學生最大的本領就是「死纏著你(或某個比較友善的倒楣助教)」。他們無論什麼作業都有問題,什麼考試都有問題,不停來找你,直到他們完全滿意「你的服務」為止。說好聽一點,他們求盡善盡美,希望交上最符合老師期待的作業,以最佳狀態應考。說難聽一點他們「太超過了」。這一兩個死纏派學生佔用你的時間等於、甚至大於班上其他學生加起來的總和。

死纏派學生的聰明才智通常在中上左右。他們非常在乎成績,他們的成績會比實際學力程度略高一些。死纏派學生並不是班上頂尖的學生-頂尖的學生太聰明了,有問題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找資料,直接問你上一層的專家。頂尖的學生會來,通常是因為他們不認同老師上課講的東西,來和老師討論切磋一下(而且很大的機會是老師錯了,不然他們不敢來自取其辱)。死纏派學生沒什麼外援、自修能力,理解力又沒這麼強,本來問題也多一點。很自然地老師就成為他們汪洋中唯一的浮木。那程度更差的學生問題不是更多嗎?很簡單-他們沒自信,怕被你一眼看穿,不敢來。要不就是他們根本不在乎求學,只想趕快畢業找份工作。今日的大學生大多屬於後者。

死纏派學生最常見的問題如下:

(1)這個作業讓我摸不著頭緒。可不可以給些提示。

如果你的作業和去年一模一樣,死纏派學生絕對不會來找你,因為他們會想盡辦法弄到高分的作業來「如法砲制」一番。如果你新開發了一個作業,無前例可循,他們肯定會來找你「確認」一下你要的是什麼。這種事我以前當學生時也常做。很多題目語焉不詳、模擬兩可,我總要確認一下,免得運氣不好猜錯你的意思。不過死纏派學生的可怕在儘管你已經在課上、作業上明明白白地講清楚你要什麼,他們還是會來。倒不全是因為理解力比較差,其實他們希望你會一不小心說溜嘴,洩露一點天機、一點寫出來可以加分的東西。通常老師不好意思直接回應「作業大綱裡面都寫了,你自己回去看」,大多會洩露一點點無傷大雅的天機。以前我當學生的時候也有考慮過做這樣的事,但總覺得不符合經濟效益,花那麼多時間 email 才多換幾分,還不如做點別的事。再說老是有事關分數的問題找老師,給人家的印象也不太好。死纏派學生大概沒想這麼多。

(2)我作業做好了。可不可以看一下,告訴我是不是符合你的要求。

有的作業是老師自己改,那麼請助教先看一下是可以接受的。在大學很多作業是助教在改,那麼改作業的助教就應該迴避-除非這個學生程度太差,你不救他就要完蛋,那還是要救一下,到時候再自由心證、技術性扣一點分。如果是老師改的作業又請老師看就過份了,簡直是要老師幫忙作弊。我一般都會告訴學生「你可以往這些這些方面多想想…」這些方面其實就是他們弄錯的地方。這已經對他們夠好了,不過這些死纏派學生還會回信來…

(3)我還是不明白…

死纏派學生的可怕就在於他們既不夠聰明看懂你的提示,又強硬地認為你有告訴他們正確答案的義務。上一篇提到學生怪我東拉西扯一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我一篇篇 email 的眾多提示她好像完全看不懂。最後我只好直接告訴學生「對不起,在評分以前我不能告訴你正確答案,但是評分以後歡迎來找我,我從頭到尾講一遍給你聽。」他們自然是不會來的-他們在乎的只是分數。很可怕的是死纏派學生會因此忌恨在心,我們的服務太差,沒盡到做老師解惑的義務。如果問題非關分數,那我也就直接「放棄」你,直接告訴你答案就打發你走好了。但事關分數的時候公平原則優先,你如果聽不懂我都認為已經太超過的N個提示,我也沒辦法。

死纏派的學生佔用掉老師很多時間,對教學品質有很大的影響。本來可以拿去準備教材的時間都被拿來回信了。以後我在課堂上應該要特別講清楚,因為公平原則我不可能直接告訴你正確答案。或許這樣能大幅提升我的教學效率。

死纏派學生或許認為這樣死纏濫打就能表現出自己是好學生。我也很訝異真的有老師(例如我那個X同事)認為這樣是好學生。我只覺得他們是「好煩」的學生。教育制度是一個培訓過程,訓練學生出學校後能獨當一面,不是訓練你事事要找長官來幫忙、來認可。死纏派學生表面上成績好,其實多是靠老師一路提示、放水拉上來的。他們的作業幾乎是你一路提示的大綜合,沒有創見與驚喜,簡直是秘書整理出來的對話記錄。

不過死纏派學生通常都非常專心-專心地從你這裡討分數,作業寫得漂漂亮亮。這一份專心對他們畢業後的人生也有許多幫助。但因為他們眼界不廣,不適合當決策階級的人。在職場上他們不停黏著長官,大概會成為同事忌恨的目標吧…

因材施教今日大學生

在十八歲左右我立志當一個像子路「聞過則喜」的人。忠言逆耳,批評聽在耳裡總是不舒服,願意得罪自己的「直友」也不多。記得那時我常主動問朋友自己有什麼缺點,也陸續改了不少。進了研究所以後這個習慣就荒廢了-我上班不準時、做實驗不認真、沒耐心…缺點太多,自己一清二處,怎麼改也改不掉,已經到了逃避、不敢想的地步,也不必請人指點了。但自從確定走純教育路線以來,我努力工作,在教學上求完美,這些不敢想的缺點「馬上好」,消失了一大半。(人怕入錯行,特別在這裡提醒自己別誤回歧途,回去做實驗。)

不過今天聽見一則自己的缺點,特別記在這裡。

原來上學期我一個學生很不喜歡我的教學方法,和朋友出去吃飯的時候抱怨,給我一個研究生朋友聽到,特別好心轉告我。這位同學為什麼不喜歡我的教學方法呢?她認為:

(1)我上課時不停搞笑,不夠嚴肅。

(2)她問我問題,我不直接告訴她答案,而是扯了一大堆其他東西。

第一條很難改,因為輕鬆搞笑正是我嚮往的風格。很多學生很喜歡聽笑話,都要我多講一點。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有人希望我上課嚴肅一點的。我從小就喜歡在教室裡搞笑,也羨慕創意多、腦筋活、思路敏捷的同學,大家不時口出妙言,每日哄堂大笑數次。高中時我補習過一陣子,對那些補習班的名師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口沫橫飛地炒熱把幾百人的大教室,又把繁鎖的知識整理得簡單易懂。於是我努力效法賢達先進,終於有今日的一點小功力。

其實我是非常嚴肅地對待知識、真理的。上學期這門課我的舞台很少,只有三個小時在台上唱獨角戲,或許容易給人我只是來搞笑插花的印象。以後上課的時數多了,幾百張 Power Point,十幾個作業丟出來,我想學生們自然就會知道我是玩真的。

關於第二點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說。我在實驗室前後帶過六個學生,我常和他們一起發現問題,想答案。他們有科學上的問題,我就解釋來龍去脈給他們聽。前幾個學生都挺高興的,動不動就露出「喔~想通了」那種愉快的笑容。這些學生教一遍、最多兩遍也就懂了。但最近我陸續接觸到幾個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教什麼都要四、五遍。他們問我問題,我照例完全地解釋來龍去脈給他們聽,得到的回應是卻讓我嚇一大跳:

「這不是我問的問題。」

一開始我還以為是自己變笨了,聽錯了他們的問題。這事發生好多次以後,我才發現錯不在我。這些學生只想我告訴他答案;對我解釋的那些來龍去脈沒什麼興趣-不知道是能力不夠、聽不懂,還是單純的沒聽進去-大概兩者都有。最後我只好對他們「放棄」,凡事只講正確答案。我省事,他省力,倒也相處非常愉快。最近實驗室又來一個成績更差的學生,我很快又學乖,比照「放棄」模式,但這個學生做實驗非常粗枝大葉,學習態度也不好,連安分做實驗也訓練不來了(雙重放棄)。

上學期教課的時候我不知道學生的底細,所以又回到預定的「循循善誘」模式。很不幸這個女生又是一個「標準答案派」的。聽當助教的研究生們說,現在的大學生多是這個樣子。我們大學三年級有一門生化課,分給兩個教授來教。學生去問老一點的教授問題,他就拉拉雜雜扯上很多相關知識;年輕的教授就很明白告訴你標準答案。結果學生全都去問年輕的教授。老一點的教授好不容易來了個學生有問題,他的問題竟然是:請問那個年輕的教授辦公室在哪?

我們常說大學是訓練精英思考的地方,其實這句話已經過時了!加拿大和台灣的教育走向一模一樣-全民有大學唸。搞不好全世界政府拼教育業績,都往這個方向走。只見大學一間接一間開、升級,課程愈來愈簡單,學生的素質也愈來愈差,對別人的要求愈來愈多、對自己的要求愈來愈少。現在的大學生的素質完全就是上一代高中、職生的素質。沒有大學學位反正找不到工作,大家都來唸大學吧。我服務的大學還是加拿大前三名的,學生程度便如此良莠不齊,下學期教的那所大學排不上前十名,情況就可想而知了。我從沒聽過學生要實現什麼自我,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限,也就不必奢求他們要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了。以前的大學訓練社會上百分之十的思考菁英,靠他們掀起潮流。現在的大學只是高中的自然延伸,百分之九十的大學生只想著隨波逐流。要他們當思考者是不切實際的-社會上大家都思考,就沒人願意去一遍一遍執行差不多的東西了。

我很希望能對學生們一視同仁,但是要怎樣「有教無類」又要「因材施教」呢?那些只要標準答案的同學啊,你們能不能弄個什麼徽章在胸口,放個「請直接告訴我答案就好了,謝謝」在 email 裡面,讓我們不再浪廢時間在彼此身上呢?或許以後我要先問這麼一句:「我可以直接告訴你要標準答案,也可以告訴你道理,讓你自己可以推論出答案。你要哪一種?」但講這句話真是浪費時間…

研究所的小朋友們有個好建議。只要告訴同學們,我的考試會考「為什麼」,同學們就會不亦樂乎地聽我講「為什麼」了。但他們究竟真的想知道為什麼,還是不問為什麼,直接把為什麼也背下來?我不要求太多,只希望那百分之十的人把思考傳承下去,也就夠了。